《乌夜啼·金井梧桐霜叶飞》
时间: 2025-01-01 19:03: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乌夜啼·金井梧桐霜叶飞
作者: 郭武 〔明代〕
金井梧桐霜叶飞,寒乌哑哑中夜啼。
兰闺少妇停灯宿,梦见征人塞上归。
相思未诉乌惊起,千结柔肠碧窗里。
鹍弦羞涩掩瑶琴,线断红珠泪如洗。
啼哑哑,声不住。牵辘轳,逐乌去。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夜晚,梧桐树的霜叶飘落,寒鸦在夜里低声啼叫。一个年轻的少妇在兰香的闺房中停下灯光入睡,梦中见到远方的征人归来。她心中满是相思,却未曾诉说,惊起了寒鸦。她的柔情似水,在碧窗下千结万缕。她弹奏瑶琴,因羞涩而遮掩,琴弦断了,泪水如同被洗净。啼叫声不断,仿佛在牵引着她心中不灭的思念。
注释
- 金井:指金色的井,象征高贵典雅的环境。
- 梧桐:古代常用来象征离别、思念等情感。
- 寒乌:指寒冷的乌鸦,暗示寂寥与伤感。
- 兰闺:指女子的闺房,象征温馨与柔情。
- 征人:远在边塞打仗的男子,通常为丈夫或情人。
- 鹍弦:指琴弦,鹍象征着大鹏,常用于比喻高远之志。
- 红珠泪:比喻眼泪如红色的珠子,形容悲伤而美丽。
典故解析
- 兰闺:在古代诗词中常提到,象征着女子的温柔与柔情。
- 塞上归:指代战争的征人,常见于古诗中,反映了战乱对家庭的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武,明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尤其擅长抒发对离别与思念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女性对远方征人的思念,反映了战乱给家庭带来的离别之痛。
诗歌鉴赏
《乌夜啼·金井梧桐霜叶飞》通过描绘深秋的凄凉景象,表达了少妇对征人深切的思念。诗中“金井梧桐霜叶飞”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寒意逼人的夜晚,营造出一种孤独和凄凉的氛围。接下来的“寒乌哑哑中夜啼”,寒鸦的低鸣增添了夜的寂静与悲凉,营造出一种哀伤的情感。
“兰闺少妇停灯宿,梦见征人塞上归”,这一句展现了少妇在寂静的夜晚,因思念而辗转反侧,梦中又见心中所念的征人,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期待。而“相思未诉乌惊起,千结柔肠碧窗里”则进一步加深了这一情感,表明她的相思之苦没有得到倾诉,因而引起了寒鸦的惊叫。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少妇对远方征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在离别中所承受的孤独与无奈。诗人在语言上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情感更加真挚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金井梧桐霜叶飞”:描绘了一个寒冷的秋夜,梧桐树的霜叶飘落,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
- “寒乌哑哑中夜啼”:寒鸦在夜晚低声啼叫,象征孤独与哀伤。
- “兰闺少妇停灯宿”:少妇在温馨的闺房中入睡,显示出她的柔美与孤独。
- “梦见征人塞上归”:梦中见到远方的征人,体现出她对爱情的渴望与期待。
- “相思未诉乌惊起”:因为未能诉说思念,寒鸦惊起,暗示她的焦虑与无奈。
- “千结柔肠碧窗里”:形容她的思绪缠绕,情感深厚。
- “鹍弦羞涩掩瑶琴”:弹琴时因羞涩而掩盖,表现出她的柔弱与内心挣扎。
- “线断红珠泪如洗”:琴弦断了,泪水流淌,象征着悲伤与思念。
- “啼哑哑,声不住。牵辘轳,逐乌去”:最后的啼叫声不断,仿佛在牵引着她的思念,逐渐消散在夜空中。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寒乌”比喻失落与孤独。
- 拟人:寒鸦的啼叫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例如“相思未诉乌惊起,千结柔肠碧窗里”,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远方征人的思念与无奈,反映了战乱时期人们对于家庭和爱情的渴望。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女性在苦痛中的柔情与坚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梧桐:象征离别和思念。
- 寒乌:代表孤独和哀伤。
- 兰闺:象征温馨与柔情。
- 鹍弦:代表音乐与情感的表达。
- 红珠泪:象征悲伤与思念的泪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金井”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 A. 高贵典雅
- B. 贫穷落魄
- C. 战争
- D. 自由
-
“寒乌哑哑中夜啼”中,“寒乌”指的是:
- A. 一种鸟
- B. 诗人的心情
- C. 孤独的象征
- D. 一种天气现象
-
诗中提到的“兰闺”主要是指:
- A. 男子的房间
- B. 女子的闺房
- C. 诗人的家
- D. 战场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乌夜啼》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两者都表达了思念之情,但前者更注重于描绘外在环境,后者则更侧重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