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生》

时间: 2025-01-01 18:37:47

秦火经来道失真,下帷发愤每劳神。

谁知异日为无得,只听平津一老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董生
作者: 朱淑真〔宋代〕

秦火经来道失真,下帷发愤每劳神。
谁知异日为无得,只听平津一老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失望。诗中提到,秦火之道已经失去了真实的意义,每当心中愤懑时,总是感到心力交瘁。谁能知道,未来的日子会变得多么无奈,只能听到平津那位老臣的无奈之言。


注释:

  • 秦火:暗指历史上秦朝的暴政,象征着权力与压迫。
  • 经来道失真:形容经过的事情失去了真实的本质。
  • 下帷:指遮住帷幕,象征着封闭与孤立。
  • 发愤:表示愤怒与不平。
  • 平津老臣:平津指的是一个地方,老臣则象征着有经验但无能为力的长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淑真,宋代女诗人,以其才情和抒情诗著称。她的诗歌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敏感观察。

创作背景:

《董生》创作于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对未来的迷茫之时,反映了当时动荡的政治环境和个人的无奈。


诗歌鉴赏:

朱淑真的《董生》透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她对当时社会的批判与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表达了个人在历史变迁中的无奈和孤独。开头的“秦火经来道失真”不仅隐喻了历史的变迁,更是对当下社会现实的反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曾经真实的东西在权力的压迫下变得失真,令人痛心。

诗人在“下帷发愤每劳神”中,通过“下帷”这一意象,表现出对现实的逃避和对愤怒的积蓄,心中的不满与失落交织,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冲突。末句“只听平津一老臣”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无奈,老臣的声音代表了无力感,似乎在暗示着对未来的无能为力和对历史的沉重感慨。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朱淑真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观察力,也反映了她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助与思考,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秦火经来道失真:指历史上秦朝的暴政使得真理与现实失去联系。
  2. 下帷发愤每劳神:表达了因愤怒而感到疲惫、无奈的状态。
  3. 谁知异日为无得:对未来的失望与无助。
  4. 只听平津一老臣:听到的只是无奈的老者的声音,象征着对现实的无力感。

修辞手法:

  • 隐喻:将“秦火”作为压迫的象征。
  • 对仗:诗句结构整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复:表达情感的深度和对无奈的强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社会现状的批判,表现了个人在强权面前的无奈与孤独感,传递出对未来的隐忧。


意象分析:

  • 秦火:象征暴政与压迫,代表历史的沉重。
  • 下帷:象征封闭与逃避,表达内心的愤懑。
  • 老臣:象征无奈与失去的智慧,反映社会的疲软与无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秦火”指代的是: A. 秦朝的文化
    B. 秦朝的暴政
    C. 秦朝的经济

  2. “下帷发愤每劳神”中的“劳神”指的是: A. 身体疲惫
    B. 心灵的痛苦
    C. 精神的愤懑

  3. 诗中“平津一老臣”象征的是: A. 有智慧的长者
    B. 无能为力的老者
    C. 忍耐的普通人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朱淑真的《董生》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体现了对现实的感慨与对未来的迷茫,但朱淑真更侧重于历史的反思,而李清照则更多表现个人的情感波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朱淑真诗文集》
  •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