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生》

时间: 2025-01-01 19:22:36

文帝为君固有馀,岂容流涕复长吁。

单于可击非无策,表饵陈来术已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贾生
作者: 朱淑真 〔宋代〕
文帝为君固有馀,岂容流涕复长吁。
单于可击非无策,表饵陈来术已疏。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文帝作为皇帝本有丰富的余裕,怎么能容忍在此时流泪叹息呢?对于匈奴的攻击并非没有应对之策,表面上看似已无计可施,但实际上策略早已不再紧密。

注释:

字词注释:

  • 文帝:指汉文帝刘恒,汉朝的第二位皇帝,推崇儒学,治理有方。
  • 流涕:流泪,表达悲伤。
  • 长吁:长时间叹息,表示忧愁或无奈。
  • 单于:古代匈奴的首领。
  • 表饵:表面上看似的策略或手段。
  • 陈来:形容策略或方法显得陈旧,不再有效。

典故解析:

  • 文帝为君:汉文帝在位时,政治清明,国富民强,诗中提到的“文帝”是指他在国家治理上的成就。
  • 单于可击:提到匈奴的威胁和汉朝的军事对策,反映了当时汉匈关系的紧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淑真(约1080年-约1150年),字子华,号青莲居士,宋代女诗人,以其才情和诗作闻名。她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其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贾生》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外有强敌的时代,诗中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忧虑及对文帝明智治国的赞美。

诗歌鉴赏:

朱淑真的《贾生》展示了深厚的历史感和强烈的情感。开头以“文帝为君固有馀”引入,直接指出文帝的治国之道和积累的丰厚成果。通过“岂容流涕复长吁”,诗人强调在国家安危之际,流泪叹息是多么不合时宜,此时应当以智取胜,而非沉沦于情感之中。接下来提到匈奴的威胁,“单于可击非无策”,这不仅表明了面对外敌时的坚定立场,也暗示了应对危机的智慧和勇气。最后一句“表饵陈来术已疏”更是反映出一种对策略的深思,指出表面上看似无计可施,实际上策略早已不再有效,显示了诗人在思考和应对困境时的深度。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感情表达直接而深邃,体现了朱淑真对国家、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文帝的敬仰。她通过历史人物的反思,升华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联系,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歌颂,也是对现实的警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文帝为君固有馀:强调文帝的治国有余力,反映出国家的富强。
  2. 岂容流涕复长吁:流泪与叹息在此时显得不合时宜,暗示了应有的理智与坚毅。
  3. 单于可击非无策:面对敌人有应对之策,显示了勇敢与智谋。
  4. 表饵陈来术已疏:表面上看似策略乏力,实际上反映出对策略的反思与自省。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有明显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了应有的态度与决策。
  • 比喻:以“表饵”比喻策略,形象生动,增强了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在国家危机时应保持理智与勇气,批判情感的脆弱,提倡智慧与谋略的重要性,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文帝:象征着明君,治国之道。
  • 泪水与叹息:象征着无奈与悲伤。
  • 匈奴:代表外敌的威胁与挑战。
  • 策略:象征智慧与应对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贾生》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朱淑真
    c)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文帝”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汉武帝
    b) 汉文帝
    c) 汉昭帝

  3. 诗中对“单于”的描述主要指的是哪一类敌人?
    a) 南宋的敌人
    b) 匈奴
    c) 唐朝的敌人

答案:

  1. b) 朱淑真
  2. b) 汉文帝
  3. b) 匈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朱淑真的《贾生》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但朱淑真更侧重于历史人物的反思,而李白则通过豪情壮志表达对人生的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朱淑真诗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