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日重宴高氏林亭(见《岁时杂咏》)》

时间: 2025-01-19 16:54:47

公子好追随,爱客不知疲。

象筵开玉馔,翠羽饰金卮。

此时高宴所,讵减习家池。

循涯倦短翮,何处俪长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公子好追随,爱客不知疲。
象筵开玉馔,翠羽饰金卮。
此时高宴所,讵减习家池。
循涯倦短翮,何处俪长离。


白话文翻译:

公子们喜欢追逐享乐,爱客们却毫不知疲倦。
象牙筵席上摆满了美味佳肴,翠绿色的羽毛装饰着金制的酒杯。
此时的高宴难道会减少我对家中池塘的依恋吗?
沿着水边飞翔的我,感到疲倦的短翅,何处才能与长久的离别相依呢?


注释:

  • 公子:指年轻的贵族子弟。
  • 爱客:喜爱饮酒作乐的客人。
  • 象筵:指用象牙制成的筵席,象征奢华。
  • 玉馔:精美的食物,形容菜肴的美味。
  • 翠羽:青翠的羽毛,用于装饰。
  • 金卮:金制的酒杯。
  • 习家池:指自己家中的池塘,表达对故乡的依恋。
  • 循涯:沿着水边。
  • 倦短翮:形容疲倦的小翅膀,暗指无力飞翔。

典故解析:

  • 高宴:诗中提到的高宴可能与高氏家族有关,唐代高氏家族是当时显赫的家族之一,常举办盛大的宴会。
  • 习家池: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古代文人常以家乡水池作为寄托情感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子昂,字伯玉,唐代初期著名诗人,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其诗作以豪放、清新见称,常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高氏家族的宴会上,诗人身处热闹的场合却心生倦怠,表露出对繁华宴会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晦日重宴高氏林亭》通过描绘盛大的宴会场景,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孤独。诗开头描绘公子与爱客的欢愉,展现出当时社会的繁华与奢侈。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流露出对这种生活的厌倦与无奈。尤其是“习家池”的提及,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让人感受到一种对温暖、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中“象筵开玉馔”与“翠羽饰金卮”的描写,细腻而华丽,突出了宴会的奢华,但同时也暗示了这种繁华背后的空虚。诗人通过“循涯倦短翮”表达了内心的疲惫,仿佛在这一切繁华的背后,隐藏着对自由与自我的渴望。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工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使得情感的表达更为深刻。诗人通过对比宴会的热闹与内心的孤独,展现了一种对社会风气的反思,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思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公子好追随:描写年轻的贵族子弟喜欢追逐享乐,表现出生活的奢靡。
  2. 爱客不知疲:描述那些喜爱饮酒作乐的客人,表现出他们的无尽欢乐。
  3. 象筵开玉馔:通过象牙筵席和美味佳肴的描写,突显宴会的奢华。
  4. 翠羽饰金卮:描绘装饰华丽的酒杯,增强宴会的华美感。
  5. 此时高宴所:反思在这样的宴会上,是否会减轻对故乡的怀念。
  6. 讵减习家池:强调对故乡池塘的依恋,表现出内心的矛盾。
  7. 循涯倦短翮:表达了诗人疲倦的感受,暗示对自由的渴望。
  8. 何处俪长离:对长久离别的思考,流露出孤独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采用了工整的对仗,使得语言更具韵律感。
  • 比喻:用“象筵”、“金卮”等比喻奢华生活,反映社会风气。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在繁华背后,个体内心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对奢华生活的反思与对真挚情感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筵:象征奢华与享乐。
  • 玉馔:代表美好与精致的生活。
  • 翠羽:象征美丽与华丽。
  • 家池:寄托对故乡的思念与依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的“公子”指的是哪个群体?

    • A. 普通百姓
    • B. 贵族子弟
    • C. 商人
    • D. 农民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象筵”象征着____

  3. 判断题:诗人对宴会的态度是完全赞同的。(对/错)


答案:

  1. B. 贵族子弟
  2. 奢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孤独与自由的思考。
  • 杜甫的《春望》:反映了对家国的眷恋与忧虑。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与《晦日重宴高氏林亭》:两者都表达了对孤独的感受,但前者强调个人情感,后者则更多反思社会风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陈子昂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