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旻上人伤寿安傅少府》
时间: 2025-01-19 16:53: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同旻上人伤寿安傅少府
生涯良浩浩,天命固谆谆。
闻道神仙尉,怀德遂为邻。
畴昔逢尧日,衣冠仕汉辰。
交游纷若凤,词翰宛如麟。
太息劳黄绶,长思谒紫宸。
金兰徒有契,玉树已埋尘。
把臂虽无托,平生固亦亲。
援琴一流涕,旧馆几沾巾。
杳杳泉中夜,悠悠世上春。
幽明长隔此,歌哭为何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死、友情和命运的深刻感慨。作者感慨人生浩瀚,命运不可捉摸,听闻神仙的消息,心怀德行的人便能与之为邻。回想曾经在尧帝的时代,衣冠整齐,仕途顺畅。交游如同凤凰般华丽,文章才华宛如麒麟般珍贵。太息于艰辛的官职,常常思念紫宸的大殿。金兰之交虽有承诺,但玉树已被尘土掩埋。虽然肢体不能相托,但一生的情谊依然深厚。弹琴时流下的泪水,不知旧居已沾湿了多少手巾。夜深时泉水潺潺,世间春色悠悠。生与死的界限如此遥远,歌声与哭声又是为谁而发?
注释
- 浩浩:形容生涯广阔,空间辽阔。
- 谆谆:形容命运的道理深刻而耐心。
- 神仙尉:传说中的神仙职务,象征长生不老的理想。
- 金兰:比喻深厚的友谊,源自“金兰之契”。
- 紫宸:指皇宫,象征权力和地位。
- 杳杳:形容夜色深沉,音响微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子昂,字伯喈,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了初唐诗风的转变。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历史的感慨。陈子昂的诗风豪放,语言清新,常以感情真挚见长。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经历的困惑时期。作者在政治上遭遇挫折,情感上对友人去世感到惋惜,因而写下此诗以表达对人生无常和友情长存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同旻上人伤寿安傅少府》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开篇即以“生涯良浩浩,天命固谆谆”引出人生的广阔与命运的不可捉摸,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诗中提到的“神仙尉”和“紫宸”不仅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失落。
在诗的中段,诗人回忆过去的辉煌,感慨交游的盛况,如“交游纷若凤,词翰宛如麟”,体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美好似乎都成了过眼云烟,金兰之交虽然存在,但“玉树已埋尘”则暗示着友谊的脆弱和生命的短暂。
结尾处“杳杳泉中夜,悠悠世上春”更是描绘了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情感,生与死之间的隔阂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歌与哭的交织则强化了对人世间情感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友人的哀悼,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哲学反思,蕴含了深厚的人生智慧和对人际关系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生涯良浩浩:感叹人生的辽阔。
- 天命固谆谆:命运的安排深奥而稳定。
- 闻道神仙尉:听说神仙的职位。
- 怀德遂为邻:有德行的人能与神仙为邻。
- 畴昔逢尧日:回忆过去的辉煌,遇见尧帝的日子。
- 衣冠仕汉辰:在汉朝时期衣冠整齐,官职高升。
- 交游纷若凤:交际朋友众多,似凤飞舞。
- 词翰宛如麟:文采如麟,珍贵稀有。
- 太息劳黄绶:感叹官职的辛劳。
- 长思谒紫宸:常常思念朝觐皇宫。
- 金兰徒有契:金兰之交只是形式。
- 玉树已埋尘:美好的事物被尘土掩埋。
- 把臂虽无托:虽无依托但情谊深厚。
- 平生固亦亲:一生的情谊依然亲近。
- 援琴一流涕:弹琴流泪,表达情感。
- 旧馆几沾巾:旧居已湿泪巾。
- 杳杳泉中夜:夜深泉水声微。
- 悠悠世上春:世间春色悠长。
- 幽明长隔此:生与死隔得遥远。
- 歌哭为何人:歌声与哭声又为谁而发?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金兰徒有契,玉树已埋尘”。
- 比喻:将交友比作凤凰,文采比作麒麟,增强诗的意象美。
- 排比:多次使用“长思”“杳杳”等增强情感的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命运的深刻思考。友情虽可珍惜,但终究难以抵挡时间的流逝与命运的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神仙:象征理想的境界。
- 凤、麟:代表高贵的交友关系与才华。
- 黄绶、紫宸:象征权力与地位。
- 金兰、玉树:表达友谊的珍贵与脆弱。
- 泉、春:自然意象,反映生命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陈子昂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金兰”指的是: A. 一种花
B. 深厚的友谊
C. 官职
D. 名山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友情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C. 对战争的反思
D. 对财富的追求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陈子昂的《同旻上人伤寿安傅少府》和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陈子昂更侧重于对友情与人生无常的感慨,而李白则更强调对酒的豪放与人生享乐的态度。两首诗在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上各有特色,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陈子昂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