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人知何晏宅,近住白杨头。
车马不还往,诗书多蓄收。
风庭吹落叶,霜树立鸣鸠。
颇与市朝远,闭门凡几秋。
白话文翻译:
人们知道何晏的宅邸,离我住的白杨树不远。
车马不再往来,诗书在此多有积累。
风中庭院吹落了树叶,霜中树上立着鸣叫的鸠鸟。
我与市井之地颇为远离,闭门已过了好几个秋天。
注释:
- 何晏:东汉时期的著名文人,代表了当时的士族文化。
- 白杨头:指的是一种树,象征着自然环境。
- 车马不还往:表示与外界的隔绝,车马的往来象征着繁忙的市井生活。
- 蓄收:积累、保存的意思。
- 风庭:指风吹拂的庭院。
- 鸣鸠:鸠鸟的鸣叫声,象征静谧的环境。
- 市朝:指市井和官场,表示世俗生活。
- 闭门:关上门,象征与外界的隔绝。
典故解析:
- 何晏:在中国文学史上,何晏以其高雅的文化品位和清淡的生活方式被后人称道,诗中提及其宅邸,暗示一种理想的隐居生活。
- 鸣鸠:鸠鸟常常被视为安静、悠闲的象征,与诗中隐居的情境相得益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田园景致和隐逸生活,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梅尧臣在诗坛上以其高洁的情操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梅尧臣隐居期间,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喧嚣的逃避。在冬日的环境中,他通过与外界的隔绝,享受诗书的积累与心灵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梅尧臣的隐逸情怀与对自然的热爱。开头两句通过对“何晏宅”的提及,引出诗人生活的环境,暗示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这里,白杨头的存在不仅是地理上的描述,更是诗人心灵的归属。接着,诗人描绘了没有车马往来的宁静氛围,强调了诗书的积累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表明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能够更好地进行创作与思考。
后两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冬日的清寒与孤寂,风吹落叶、霜树鸣鸠,意象的运用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而富有情趣。这种意象不仅描绘了环境,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最后一句“闭门凡几秋”,更是将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沉静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外界的淡漠与对内心世界的珍视。
总的来说,诗中透露出一种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体现了梅尧臣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文化积累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知何晏宅,近住白杨头。
- 诗人提及何晏的居所,表明自己亦住在靠近的地方,暗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车马不还往,诗书多蓄收。
- 描述了与外界隔绝的生活状态,强调在此环境中积累诗书的丰厚。
-
风庭吹落叶,霜树立鸣鸠。
- 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烘托出冬季的静谧和孤独,象征着诗人的宁静心境。
-
颇与市朝远,闭门凡几秋。
- 强调与世俗生活的隔绝,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长久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车马不还往”比喻世俗生活的繁忙与喧嚣。
- 拟人:树木、鸟类的描写赋予了自然以生命,使得环境更具亲切感。
- 对仗:如“风庭吹落叶,霜树立鸣鸠”,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梅尧臣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呈现出一种清淡、宁静的生活态度,强调了人文积累对内心平静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杨头:象征自然与隐逸,代表诗人内心的归属。
- 车马:象征繁忙的世俗生活,与诗人的隐居形成对比。
- 落叶与鸣鸠:象征静谧与孤独的自然环境,反映诗人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何晏是哪个朝代的文人?
A. 唐代
B. 宋代
C. 东汉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白杨头”象征什么?
A. 繁忙的市井
B. 农田
C. 隐逸生活
D. 战争 -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
A. 热爱
B. 追求
C. 厌倦
D. 无所谓
答案:
- C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隐居生活的美好,强调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 王维的《鹿柴》:描绘自然的静谧与内心的宁静,主题与梅尧臣的作品相似。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梅尧臣诗集》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梅尧臣的这首诗,感受其隐逸情怀与对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