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向众中留姓氏,敢期言下致时名。
而今马亦知人意,每到门前不肯行。
白话文翻译:
最初我在众人中留下了自己的姓氏,敢于期望在言辞之下获得名声。而如今连马都懂得人的心意,每次到我门前都不肯继续前行。
注释:
- 初向众中留姓氏:最初在众人中留下自己的名号。
- 敢期言下致时名:敢于希望能够通过言辞获得当时的名声。
- 而今马亦知人意:如今连马也懂得人的心情。
- 每到门前不肯行:每次到我家门前都不愿意再走了。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著名典故,但“马知人意”可以理解为一种比喻,暗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对环境的敏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张蠙,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作常体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观察。
- 创作背景:在唐代,士人多有追求名利的愿望,张蠙在此诗中表达了对名声的向往与反思,或许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观察和个人处境的思考。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简单的四句,表达了作者对名声的渴望与无奈。开头两句直白地阐述了他对名声的追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追求却显得有些苍白无力。尤其是“而今马亦知人意”的转折,显得颇为讽刺和深刻。马作为一种动物,本应对人类的情感没有过多理解,但在这里却被赋予了智慧,反映出人心的复杂和微妙。最后一句“每到门前不肯行”则可以理解为一种失败感,表达了他在追求名声的过程中遭遇的挫折与无奈。整体上,诗歌展现了唐代士人的一种普遍心态:对名声的渴望与内心的失落。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初向众中留姓氏:作者最初在众人中留下自己的名字,表示他曾经有过理想与追求。
- 敢期言下致时名: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辞获得当时的名声,反映出对社会认可的渴望。
- 而今马亦知人意:时间的流逝,连马都能理解人的心情,暗指他对周遭人事的深刻观察。
- 每到门前不肯行:马不愿意走过他的门,象征着他所追求的名声已经与他渐行渐远。
-
修辞手法:
- 比喻:马知人意是对人心的隐喻,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互动。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此诗反映了作者对名声的追求与反思,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与社会冷漠的深思。
意象分析:
- 马:象征着人心的敏感与复杂,表现出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交流。
- 姓氏:代表个人的身份与社会地位,反映了对社会认同的渴望。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马”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人心
- C. 名声
- 诗人对名声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渴望
- B. 轻视
- C. 无所谓
- “每到门前不肯行”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失落
- C. 无奈
- 诗中提到的“马”象征什么?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表现了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感悟,而张蠙的《上所知》则聚焦于名声的追求,两者都反映了唐代士人的人生哲学,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