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梅》

时间: 2025-01-01 14:45:13

天然金蕊冠群英,谁信鹅黄染得成。

昨夜南枝报春信,摘来香露月中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然金蕊冠群英,
谁信鹅黄染得成。
昨夜南枝报春信,
摘来香露月中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蜡梅花的美丽与香气,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春天的期待。诗中说,天然的金色花蕊在众花中独占鳌头,谁会相信那鹅黄色的花瓣竟然是染出来的呢?昨夜南枝传来了春天的消息,于是我在月光下摘下香露,感到格外清新。

注释:

  • 天然:自然生长的,非人工栽培的。
  • 金蕊:蜡梅的花蕊呈金黄色,形容其珍贵和美丽。
  • 鹅黄:黄得像鹅毛一样,形容蜡梅的花色。
  • 南枝:指南方的枝头,象征春天的到来。
  • 香露:指花上凝聚的露水,带有花香。

典故解析:

  • 春信:古时诗文常用“春信”来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机的复苏,指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的回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淑真(约1085年-约1155年),字子华,号云林,晚号绮怀居士,南宋词人,以其清丽婉约、情感细腻的词作而著称。她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中,常常借助诗词抒发个人的情感与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

《蜡梅》是朱淑真在春天时节所作,反映了她对春天的期待与对蜡梅花的喜爱。在她的笔下,蜡梅象征着坚韧与美丽,代表了春天的希望。

诗歌鉴赏:

朱淑真的《蜡梅》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蜡梅花的清香和美丽,展现了她对自然的细腻感受。全诗虽短,却意蕴深厚,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生命力的赞美。

诗的开头以“天然金蕊冠群英”点出蜡梅的独特,强调了它在众多花卉中的非凡地位。接下来的“谁信鹅黄染得成”则以反问的方式,突出了蜡梅的自然之美,暗示着自然的真实与人造的虚假之间的对比。

“昨夜南枝报春信”一句,描绘了春天悄然来临的情景,给人以温暖与希望。而最后一句“摘来香露月中清”则将诗的意境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香露的清新也象征着一种纯净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蜡梅花的优雅与芬芳,也传递出春天带来的生机与希望,富有浓厚的自然气息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然金蕊冠群英:自然生长的蜡梅花以其金色的花蕊在众多花卉中独占鳌头,体现出其珍贵与独特。
  2. 谁信鹅黄染得成:反问句,质疑那些认为蜡梅的鹅黄是染出来的,强调了自然之美的真实。
  3. 昨夜南枝报春信:描写春天的到来,南方的枝头传来春的消息,象征着生命的复苏。
  4. 摘来香露月中清:在月光下采集花香与露水,突出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蜡梅的金蕊比作“冠”,形象化其美丽。
  • 反问:通过反问加强语气,强调蜡梅的自然美。
  • 拟人:将春天拟人化,赋予其“报信”的能力,增强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蜡梅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传达了自然之美与生命力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蜡梅:象征着坚韧与希望,虽经历寒冬,仍然绽放。
  • 金蕊和鹅黄:象征自然的美丽与纯净,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香露:代表清新与纯洁的情感,寄托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蜡梅》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朱淑真
    c) 杜甫

  2. 诗中“天然金蕊”指的是哪种花? a) 桃花
    b) 荷花
    c) 蜡梅

  3. “谁信鹅黄染得成”中的“鹅黄”代表什么? a) 颜色
    b) 品质
    c) 形状

答案:

  1. b) 朱淑真
  2. c) 蜡梅
  3. a) 颜色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 by 王安石
  • 《春夜喜雨》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梅花》:同样描绘梅花的坚韧与美丽,强调在寒冬中绽放的精神。
  • 《春夜喜雨》:表现春雨滋润万物,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机的期待。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朱淑真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