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4 07:27:50

城邑久居心自倦,闉阇才出眼先明。

龙门看尽伊川景,女几听残洛水声。

太室观馀红日旭,天坛望罢白云生。

此身已许陪真侣,不为锱铢起重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城邑久居心自倦,闉阇才出眼先明。龙门看尽伊川景,女几听残洛水声。太室观馀红日旭,天坛望罢白云生。此身已许陪真侣,不为锱铢起重轻。

白话文翻译:

在城市久居,心中自然感到疲倦,一旦走出城门,眼前立刻明亮起来。龙门观赏尽伊川的美景,女几山倾听洛水的余音。太室山观看到余晖中的红日初升,天坛望见白云缭绕。此身已决定陪伴真正的伴侣,不为琐事所动摇。

注释:

  • 城邑:指城市。
  • 闉阇:城门。
  • 龙门:地名,位于洛阳附近。
  • 伊川:河流名,流经洛阳。
  • 女几:山名,位于洛阳附近。
  • 洛水:河流名,流经洛阳。
  • 太室:山名,位于洛阳附近。
  • 天坛:地名,古代祭天的地方。
  • 锱铢:比喻极小的数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梅山,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此诗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邵雍在游览洛阳周边的自然景观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洛阳周边的自然景观,如龙门、伊川、女几山、洛水、太室山和天坛,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诗中“城邑久居心自倦”一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城市生活的厌倦,而“闉阇才出眼先明”则生动地描绘了走出城市后眼前一亮的感觉。后几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进一步强化了作者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体现了邵雍诗歌的自然主义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城邑久居心自倦:长期居住在城市中,心中自然感到疲倦。
  2. 闉阇才出眼先明:一旦走出城门,眼前立刻明亮起来。
  3. 龙门看尽伊川景:在龙门观赏尽伊川的美景。
  4. 女几听残洛水声:在女几山倾听洛水的余音。
  5. 太室观馀红日旭:在太室山观看到余晖中的红日初升。
  6. 天坛望罢白云生:在天坛望见白云缭绕。
  7. 此身已许陪真侣:此身已决定陪伴真正的伴侣。
  8. 不为锱铢起重轻:不为琐事所动摇。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城邑久居心自倦”与“闉阇才出眼先明”形成对仗。
  • 拟人:如“女几听残洛水声”中的“听残”赋予洛水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龙门、伊川、女几山、洛水、太室山和天坛:这些自然景观构成了诗中的主要意象,象征着自然之美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龙门”位于哪个城市附近? A. 北京 B. 洛阳 C. 西安
  2. “女几听残洛水声”中的“女几”是指什么? A. 山名 B. 河流名 C. 地名
  3. 诗中“不为锱铢起重轻”表达了什么意思? A. 不为小事所动 B. 重视金钱 C. 轻视小事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 杜甫的《望岳》: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对比:

  • 邵雍的《游山三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邵雍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世俗的超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邵雍诗歌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