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牧《翁六月七日迎河东君于云间喜而有述》诗 其一》
时间: 2025-01-01 09:46: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欲剪吴凇江水悠,早梅时节酿酸愁。
分开画烛交红泪,锁向雕笼到白头。
预借仙期偷驾鹊,探偿愿海许沈牛。
花源一自渔郎问,柳浪春来许系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离别与思念的感慨。想要剪断那悠长的江水,如同吴凇一般的柔情,却在早梅的季节里感受到酸楚的愁苦。烛光下泪水交融的情景,仿佛锁在了雕刻的笼子里,直到白头。借用仙人的时光偷偷前往鹊桥,想要探寻那愿望的海洋,是否能实现。花源之地,渔郎询问,春天的柳浪中,是否能系住我的船只。
注释:
- 吴凇:指的是一种水草,这里用来比喻江水的缠绵。
- 早梅:指早春开放的梅花,代表春天的到来,也象征着思念。
- 画烛:指精美的烛台,象征着温馨的氛围。
- 雕笼:比喻囚禁的感情,象征着无法自由表达的思念。
- 仙期:指仙人所约定的时间,暗示对美好时光的期盼。
- 沈牛: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提到愿望与期盼的实现。
- 花源:小溪流过的地方,有着生机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波,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词清丽见长,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爱情的思索与感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的时代。诗人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深切思考和对时光的无奈感叹。诗中的“吴凇江水”不仅描绘了江水的柔美,也暗示了情感的绵延与无尽。早梅的出现,既是春天的象征,也隐含着思念的苦涩,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分开画烛交红泪”一联,描绘了在烛光下的哀伤情景,红泪交融,象征着相思的苦楚。此处的“画烛”不仅是物品的描绘,更是情感的寄托,通过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那种无奈与痛苦。接下来的“锁向雕笼到白头”,更是深刻地揭示了爱情的牢笼之感,仿佛被囚禁在了无法逃离的境地。
诗的后半部分借用神话传说,表达了对理想爱情的向往与追求。“预借仙期偷驾鹊”,这一句充满了浪漫的幻想,似乎在渴望能借用仙人的时间实现自己的愿望。而“探偿愿海许沈牛”则表现了对爱情实现的期待与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执着与向往。
整首诗在意象的交错与情感的流动中,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悟与对爱情的无限追求,折射出一种浓厚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欲剪吴凇江水悠:想要剪断那悠长的江水,表达对爱情的渴望与期待。
- 早梅时节酿酸愁:早春梅花开放,带来思念的酸楚。
- 分开画烛交红泪:烛光下交融的泪水,象征着爱情的苦涩。
- 锁向雕笼到白头:情感被囚禁,难以言表,直到白头。
- 预借仙期偷驾鹊:幻想借用仙人的时光,追寻爱情的希望。
- 探偿愿海许沈牛:期望愿望能够实现,追求爱情的信念。
- 花源一自渔郎问:在花源之地,渔郎询问春天的到来。
- 柳浪春来许系舟:春风吹拂,柳浪中希望能系住我的船只,象征着希望与归属。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吴凇江水”,用水草比喻情感的绵延。
- 拟人:烛光与泪水的描绘,使情感更加生动。
- 对仗:如“花源”与“柳浪”,形成对称结构,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与思念,同时也渗透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对理想爱情的执着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着流逝的时间与情感的绵延。
- 梅花:代表春天与思念,寓意着生机与希望。
- 红泪:象征着爱情的苦涩与思念的无奈。
- 雕笼:比喻囚禁的情感,反映出无奈的境地。
- 仙期:象征着理想与浪漫的追求。
- 春来:代表着新的开始与希望的到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吴凇”指的是: A. 一种水草
B. 一种鱼
C. 一种花
D. 一种鸟 -
“早梅时节酿酸愁”的意思是: A. 早春梅花开放,带来愉悦
B. 早春梅花开放,带来思念的苦涩
C. 早春梅花开放,代表希望
D. 早春梅花开放,象征离别 -
诗中“锁向雕笼到白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与痛苦
C. 希望与期待
D. 自由与奔放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长恨歌》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徐波的这首诗更注重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是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两者都体现了对生命的思考,却在情感表现上各有千秋。徐波更侧重个人情感的内敛与细腻,而李白则通过宏大的意象展现豪放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