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都春》
时间: 2025-01-01 10:56: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绛都春
作者: 陈郁〔宋代〕
晴天媚晓。正禁苑乍暖,莺声娇小。
柳拂玉阑,花映朱帘韶光早。
熙朝多暇舒长昼。庆圣主新颁飞诏。
贻谋恩重,齐家有训,万邦仪表。
偏称宫闱欢笑。酿和气共结,天香缭绕。
侍宴回车,韶部将迎金莲照。
鸡鸣警戒丁宁了。但管取咸常同道。
东皇先报宜男,已生瑞草。
白话文翻译
在晴朗的早晨,园中的景色格外迷人,春意盎然,黄莺的鸣叫声轻柔动听。
柳枝轻拂着玉质的栏杆,花影映照在朱红的帘子上,春光早已到来。
朝廷的气氛轻松愉悦,长日的时光令人心旷神怡。喜庆的圣主新颁了旨意。
恩泽深厚,家规严谨,国家风范显赫。
更有宫中欢声笑语,和谐的气氛交织在一起,芬芳四溢。
在宴会上,乐队回旋,迎来了金莲的光辉。
鸡鸣声响起,警惕地提醒着大家,还是要安心平常的生活。
东皇早已传来吉兆,预示着将有宜男之子,瑞草已然生长。
注释
- 媚晓:形容清晨的美丽。
- 禁苑:指皇家园林。
- 莺声娇小:黄莺的叫声柔美细腻。
- 玉阑:指精美的栏杆。
- 朱帘:红色的帘子。
- 熙朝:指朝廷的兴盛。
- 飞诏:迅速颁发的圣旨。
- 贻谋恩重:给予的恩泽深厚。
- 齐家有训:家规严谨。
- 天香缭绕:指芳香四溢的景象。
- 金莲:象征美好和吉祥。
- 鸡鸣警戒:鸡叫声提醒大家保持警觉。
- 宜男:好儿子,预示着吉祥的儿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郁,宋代词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擅长描绘春日景象,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绛都春》创作于春天,表达了对春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和谐与安定。诗中提到的“庆圣主新颁飞诏”,体现了对统治者的感激和对国家繁荣的赞美。
诗歌鉴赏
《绛都春》是一首描绘春天美景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开篇通过“晴天媚晓”引入清晨的美丽,紧接着描绘禁苑中的莺声与花影,展现了春天的温暖和生机。诗中对柳拂玉阑、花映朱帘的细致描写,流露出对春日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同时,诗中提到的“庆圣主新颁飞诏”,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统治者的赞美,也暗示了国家的安定与繁荣。接下来的“偏称宫闱欢笑”,增强了诗的和谐感,表现了宫廷生活的宁静与愉悦。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鸡鸣警戒”提醒人们保持警惕,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对未来的希望与期盼。
整体来看,《绛都春》不仅是一首春日的颂歌,更是对和谐社会的向往与祝福,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安宁的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晴天媚晓:春日的早晨景色迷人。
- 正禁苑乍暖,莺声娇小:皇家园林刚刚暖和过来,黄莺的叫声细腻动听。
- 柳拂玉阑,花映朱帘韶光早:柳树轻拂着栏杆,花影映照在红色的帘子上,春光早已来临。
- 熙朝多暇舒长昼:朝廷的气氛轻松,白昼悠长,令人舒适。
- 庆圣主新颁飞诏:庆祝圣主新颁布的圣旨。
- 贻谋恩重,齐家有训,万邦仪表:恩泽深厚,家规严谨,国家风范显赫。
- 偏称宫闱欢笑:宫中充满了欢声笑语。
- 酿和气共结,天香缭绕:和谐的气氛交织在一起,芬芳四溢。
- 侍宴回车,韶部将迎金莲照:宴会上乐队回旋,迎来了金莲的光辉。
- 鸡鸣警戒丁宁了:鸡鸣声提醒大家保持警觉。
- 但管取咸常同道:但愿大家都能过上安稳的生活。
- 东皇先报宜男,已生瑞草:天帝早已传来吉兆,预示将有吉祥的儿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金莲照”,象征美好与吉祥。
- 拟人:如“鸡鸣警戒”,形象化地表达警示。
- 对仗:如“柳拂玉阑,花映朱帘”,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对景物的逐一描写,营造春日的生机。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对国家繁荣与安宁的祝愿。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以及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莺:象征春天的到来,代表生机与希望。
- 柳:象征柔美与春意,常与春天相联系。
- 花:美好、繁荣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绽放。
- 鸡鸣:象征警觉与日常生活的节奏。
- 金莲:象征吉祥与美好,寓意着春天的富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晴天媚晓”意指: A. 晴朗的白天
B. 美丽的清晨
C. 明亮的夜晚
D. 阴雨的天气 -
“酿和气共结,天香缭绕”中的“天香”主要指: A. 美丽的花香
B. 人间的和谐
C. 天上的星光
D. 吉祥的气息 -
“东皇先报宜男”中的“宜男”是指: A. 好儿子
B. 老人
C. 好女人
D. 吉祥的动物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陈郁的《绛都春》更偏于描绘春日的生机与和谐,而李白则更多表达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思索。两者在意象运用上各有千秋,前者更注重环境描写,后者更重视情感流露。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