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中秋宿》

时间: 2025-01-14 08:50:40

鼓绝门方掩,萧条作吏心。

露垂庭际草,萤照竹间禽。

棋罢嫌无月,眠迟听尽砧。

还知未离此,时复更相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鼓绝门方掩,萧条作吏心。
露垂庭际草,萤照竹间禽。
棋罢嫌无月,眠迟听尽砧。
还知未离此,时复更相寻。

白话文翻译:

鼓声刚刚停止,门也刚关上,心中感到的是满满的寂寞。
露水滴落在庭院的草上,萤火虫在竹子间闪烁。
下棋结束,觉得没有月光的陪伴,睡得很晚,听着那不断传来的砧声。
还知道自己未曾离开这里,时不时又会相聚。

注释:

  • 鼓绝:鼓声停止。
  • 萧条:形容心情孤寂、冷清。
  • 庭际草:庭院边缘的草丛。
  • :萤火虫。
  • :砧声,指敲打工具的声音。
  • 时复更相寻:时常会再次相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合,唐代诗人,以其清新明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情感真挚,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中秋时分,正值月圆之夜,诗人身在县中,心中却充满孤独感。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或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县中秋宿》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孤独的中秋夜。诗人以“鼓绝门方掩”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氛围。接着,通过“露垂庭际草,萤照竹间禽”,诗人用细腻的自然景象来映衬自己的孤独感,露水和萤火虫的描写不仅增添了环境的美感,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情绪。

“棋罢嫌无月,眠迟听尽砧”两句,表现了诗人因为没有月光而感到失落,无法入眠的心境。砧声的单调伴随着夜晚的静谧,更加突显了诗人的孤独。最后一句“还知未离此,时复更相寻”则表达出一种复杂的情感,虽然身处孤独之中,但仍希望与友人相聚,体现了对友情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令人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孤独的深刻体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鼓绝门方掩:鼓声停止,门也关闭,暗示夜晚的降临和孤独的开始。
    • 萧条作吏心:心中感到冷清,反映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 露垂庭际草:露水滴落在草上,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清新。
    • 萤照竹间禽:萤火虫的微光照亮了竹子间的小鸟,展现了夜的生动。
    • 棋罢嫌无月:下棋后,发现没有月光,增添了失落感。
    • 眠迟听尽砧:睡得很晚,听着砧声,表达了对夜晚的感知与孤寂。
    • 还知未离此:意识到自己仍然在此地,思念之情愈加明显。
    • 时复更相寻:时常希望能与友人相聚,反映了对友情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拟人:如“露垂”,给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
    • 对仗:如“棋罢嫌无月,眠迟听尽砧”,形成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中秋夜的孤独与思念,突出人对情感的渴望和对友情的珍惜。

意象分析:

  • 鼓声:象征着夜的来临与孤独的开始。
  • 露水:象征着清新与宁静,暗示着诗人的思绪。
  • 萤火虫:代表着微弱而温暖的光,象征着希望与陪伴。
  • 砧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孤单的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鼓绝”指的是什么? A) 鼓声停止
    B) 鼓声响起
    C) 鼓声回荡
    D) 鼓声低沉

  2. 诗人对中秋夜的感受主要是什么? A) 欢乐
    B) 孤独
    C) 疲惫
    D) 激动

  3. 诗中提到的“萤”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昆虫
    C) 一种鸟类
    D) 一种水生动物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姚合的这首诗更注重内心的孤独感,而李白则通过饮酒与月亮的互动表达对生活的洒脱态度。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以豪放的气魄和对月的赞美相对,更加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姚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