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故乡行 其一 除夕》

时间: 2024-09-19 20:48:33

梅花满树染胭脂。

惠风吹,暖阳迟。

山乡院落,欢宴又年时。

阿母倚门凝望久,人不见,泪沾衣。

东邻传语忽相催,打工儿,电话回。

乡音初改,慰母展双眉。

学得脱贫真本领,归故里,报春晖。

意思解释

江城子 故乡行 其一 除夕

作者: 蔡淑萍 〔当代〕

原文展示

梅花满树染胭脂。惠风吹,暖阳迟。山乡院落,欢宴又年时。阿母倚门凝望久,人不见,泪沾衣。东邻传语忽相催,打工儿,电话回。乡音初改,慰母展双眉。学得脱贫真本领,归故里,报春晖。

白话文翻译

梅花盛开,像涂了胭脂一样美丽。和煦的春风吹来,阳光也显得迟缓。山乡的院落里,正值欢庆新年的时刻。母亲倚着门长久地凝望,盼望着我的归来,却只见孤影,泪水沾湿衣衫。东邻的好友传来消息,催促我打工的儿子,赶快回家。乡音已经改变,但母亲的眉头因我的归来而舒展。学会了脱贫的真本领,我将回到故乡,回报这春天的阳光。

注释

  • 梅花:象征坚韧和希望,代表冬去春来的变迁。
  • 惠风:指温和的春风,寓意着温暖和希望。
  • 阿母:在方言中对母亲的称呼,体现了对母亲的亲切感情。
  • 打工儿:指在外打工的儿子,表现了家庭成员的分离与归属感。
  • 乡音初改:表明离乡多年后,语言和文化的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淑萍,现代诗人,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乡土情感,作品常反映离乡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与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除夕,正值人们团圆的时候,诗人通过回乡的情感,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反映了社会变迁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诗歌鉴赏

《江城子 故乡行 其一 除夕》通过描绘除夕这一特殊时刻,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母亲的深情关怀。诗中的梅花象征着美好与坚韧,正如诗人对故乡的情感那样,虽远在他乡但心系故土。温暖的春风与阳光让人感受到新年的气息,同时也引发了对母亲的思念。母亲在门前的凝望,渗透出一种苦涩的等待,表达了游子离乡的无奈与对家庭的责任感。东邻的催促与电话的回响,不仅是对游子归来的期待,更是对时代变迁的反思。诗的最后一句,强调了学习脱贫致富的能力,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对家庭的回馈与责任,充满了希望与正能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梅花满树染胭脂:用梅花的美丽比喻故乡的美好,染胭脂暗示芬芳与青春的气息。
  • 惠风吹,暖阳迟:描绘春天的温暖,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归乡的期待。
  • 山乡院落,欢宴又年时:描述除夕的热闹景象,体现了团圆的氛围。
  • 阿母倚门凝望久:母亲的等待,体现了浓厚的亲情和思念。
  • 人不见,泪沾衣:表现母亲的失落与悲伤,增强情感的共鸣。
  • 东邻传语忽相催:邻里间的情感联络,体现了乡土人情。
  • 打工儿,电话回:游子在外打工的现状,反映社会的变迁。
  • 乡音初改,慰母展双眉:游子归来,母亲的心情得到安慰。
  • 学得脱贫真本领:体现游子成长与责任感的转变。
  • 归故里,报春晖:表达了回乡的决心与对母亲的回馈。

修辞手法

  • 比喻:梅花“染胭脂”比喻故乡的美好。
  • 拟人:母亲“倚门凝望”赋予情感。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对母亲的关怀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亲情与社会变迁交织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希望,代表着新春的到来。
  • 春风:代表温暖与生机,寓意着新年的希望。
  • 母亲:象征无私的爱与牵挂,是游子心中永恒的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梅花满树染胭脂”主要表达了什么意象? A. 美丽的故乡
    B. 母亲的爱
    C. 游子的思念

  2. “阿母倚门凝望久”中的“倚门”指的是什么? A. 母亲等候
    B. 游子的归来
    C. 新年的到来

  3. 诗的最后一句“归故里,报春晖”强调了什么? A. 游子的责任感
    B. 故乡的美丽
    C. 春天的到来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乡愁》 余光中:通过细腻的情感表现对故乡的眷恋。

诗词对比

  • 《江城子 故乡行 其一 除夕》 vs 《静夜思》: 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强调家庭的温情与责任,后者则是孤独的思乡情绪。

参考资料

  • 《蔡淑萍诗集》
  • 《现代诗歌鉴赏》
  • 《中国古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