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二首》

时间: 2025-01-08 02:29:13

力侔龙象或难堪,唇比仙人亦未惭。

临路长鸣有真意,盘山弟子久同参。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驴二首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力侔龙象或难堪,唇比仙人亦未惭。
临路长鸣有真意,盘山弟子久同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驴的独特价值和不凡之处。尽管驴的力量可能无法与龙象相比,但它的叫声却不逊色于仙人。驴在路边长鸣,表现出其真实的情感,而在山间行走的弟子们也与驴的陪伴共同交流。


注释:

  • 力侔:力量可以与……相媲美;这里指驴的体力。
  • 龙象:龙与大象,古代传说中象征着强大的力量。
  • 唇比仙人:驴的嘴唇与仙人相比也不感到羞愧。
  • 临路长鸣:在路边长时间叫唤。
  • 弟子:在此指和驴一起行走的人,暗示其教育和陪伴的作用。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龙象”象征着古代的权威和强大,而“仙人”则代表着高雅和超凡的境界。通过驴的对比,诗人强调了平凡事物的独特之处。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冲甫,北宋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主张变法,推行新政,注重实际和民生,作品风格多样,兼具深刻的社会观察和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诗作创作于王安石政治活动的时期,反映了他对社会上层建筑与底层生活的思考。驴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寓意深刻。


诗歌鉴赏:

王安石以驴为题,放眼于平凡之物,反映了他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诗的开头通过“力侔龙象”展现驴的力量,虽不如王者,但却有其独特的地位。接着“唇比仙人”则用比喻将驴的存在与高雅的理想联系在一起,诗人并不贬低驴的价值,而是强调其独特的声音与个性。

“临路长鸣有真意”,在路边长鸣的驴子,象征着真实与情感的表达,即使在平凡的生活中,也有其存在的意义。最后一句“盘山弟子久同参”则暗示驴在生活中的陪伴角色,反映了人与动物之间的默契与情感。

整首诗在简短的字句中传达出深刻的哲理,既有对平凡生活的赞美,也有对人性与生存的思索,体现了王安石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观察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力侔龙象或难堪:驴的力量与龙、象这种神兽相比,或许难以承受。
    • 唇比仙人亦未惭:驴的声音虽普通,但其存在也有自身的独特之处。
    • 临路长鸣有真意:驴在路边鸣叫,表达了真实的情感和存在的价值。
    • 盘山弟子久同参:驴作为陪伴者,和人一同在山中行走,代表着友谊与陪伴。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驴与龙象、仙人对比,强调其独特的价值。
    • 拟人:赋予驴以情感,使其在诗中具有人性化的特征。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寻找平凡中的不凡,强调每一种存在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意象分析:

  • 龙象:象征力量与权威,代表着社会的主流价值。
  • 仙人:代表高雅和理想,强调超越平凡的追求。
  • :作为平凡动物的代表,强调其在生活中的价值和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龙象”是用来比喻什么的?

    • A. 强大
    • B. 平凡
    • C. 美丽
    • D. 神秘
  2. 诗中的“唇比仙人亦未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羞愧
    • B. 自豪
    • C. 迷茫
    • D. 快乐
  3. “临路长鸣有真意”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 A. 假的情感
    • B. 真实的存在
    • C. 深奥的哲理
    • D. 高尚的理想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可阅读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春望》,它们同样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平凡的追求。

  • 诗词对比:王安石的《驴二首》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首诗都反映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但王安石更聚焦于平凡中的独特,而白居易则更多地表现自然与人的关系。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入门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