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报恩大师西尚方丈二首》

时间: 2025-01-08 02:51:53

檐花映日午风薰,时有黄鹂隔竹闻。

香炮一炉春睡足,上方车马正纷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陵报恩大师西尚方丈二首
作者: 王安石

檐花映日午风薰,
时有黄鹂隔竹闻。
香炮一炉春睡足,
上方车马正纷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午后,阳光照耀下,檐下的花朵在微风中摇曳,偶尔能听到黄鹂鸟在竹林中鸣叫。诗人享受着春日的悠闲,沉浸在香气四溢的环境中,似乎刚刚在春日的阳光下安然入睡。而在不远处,上方的车马声却显得繁忙纷扰。

注释:

  • 檐花:指屋檐下的花朵。
  • 黄鹂:一种鸟,声音清脆悦耳,常见于春天。
  • 香炮:指香炉,香气弥漫。
  • 春睡:春天的午后,适合小憩。
  • 车马:比喻往来的人和事。

典故解析:

  • 黄鹂: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黄鹂常常象征春天和生机,常被用来描绘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
  • 春睡:古人认为春天是适合休息和养生的季节,春睡象征着一种悠闲和放松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安石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哲学家,以其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社会关怀著称。他的诗词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情感真挚。
  •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王安石担任宰相期间,反映了他在忙碌的政治生活中,仍然向往自然与宁静的一面。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金陵报恩大师西尚方丈二首》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和悠闲的心态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首句“檐花映日午风薰”,描绘了一个温暖的午后,阳光照耀下,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给人一种和谐美好的感觉。这种自然美与人的内心感受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面。

接下来的“时有黄鹂隔竹闻”,通过黄鹂鸟的鸣叫声音,进一步增添了春天的气息,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生动。黄鹂的声音像春天的乐曲,轻柔而悦耳,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香炮一炉春睡足”则带出了诗人对生活的享受,那一炉香气四溢,使得他在春天的午后得以安然入睡,尽享宁静与闲适。最后一句“上方车马正纷纷”突出了外界的繁忙与喧嚣,与前面宁静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也反映了现实生活的复杂与压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美的热爱,展现了王安石作为文人的敏感与深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檐花映日午风薰:檐下的花朵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鲜艳,微风轻拂,带来阵阵花香。
    • 时有黄鹂隔竹闻:偶尔传来黄鹂的歌声,穿过竹林,增添了春日的气息。
    • 香炮一炉春睡足:一炉香气四溢,令人陶醉,春日午后正是休息的好时光。
    • 上方车马正纷纷:远处车马往来,显示出城市的繁忙,与诗人宁静的心境形成对比。
  •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形成了工整的对仗,如“檐花映日”与“车马正纷纷”。
    • 比喻:黄鹂的歌声被比喻为春天的乐曲,展现了自然与生活的和谐。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美与生活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喧嚣现实的淡然态度。

意象分析:

  • 檐花: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黄鹂:象征着欢快与生命力。
  • 香炮: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享受。
  • 车马:象征着繁忙的社会生活与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鸟是哪种? A. 燕子
    B. 黄鹂
    C. 知了

  2. 诗人享受的午后环境是? A. 嘈杂
    B. 宁静
    C. 冷清

  3. “香炮”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香气
    B. 香炉
    C. 香水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金陵报恩大师西尚方丈》与苏轼的《题西林壁》都描绘了自然美,但王安石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苏轼则更倾向于哲理与内心的思索。王安石的诗更注重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而苏轼则通过对自然的思考,体现了更深层次的哲学观念。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王安石研究》
  • 《王安石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