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载起科甲午王民俊举人贺教谕靳东澜作》
时间: 2025-01-01 12:53: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百载起科甲午王民俊举人贺教谕靳东澜作
作者:王举鸿 〔明代〕
丹桂香飘趁子晨,
渊涵星斗映澄滨。
杏坛日暖清光遍,
芹颇香生物色新。
一铎唤回长夜晓,
五经抽出百年春。
从今科第绵绵者,
誉髦应知造士人。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清晨,丹桂的香气飘散而来,星星的光辉映照着清澈的水面。杏坛被阳光温暖,清新的光辉洒满四方,芹菜的香味弥漫,万物焕发出新的色彩。一声钟响唤醒了漫长的夜晚,五经的智慧为我们带来了百年的春光。从今往后,科举的名声将会绵延不绝,获奖的优秀人才应当知道这是造就士人的伟大功劳。
注释
- 丹桂:指的是桂花,象征着芬芳和美好。
- 渊涵星斗:形容深邃的水面映照着星星,意指广博的知识与智慧。
- 杏坛:古代指讲学的地方,象征教育的场所。
- 五经: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是中国古代的经典文献,象征学问的传承。
- 科第:科举考试的名次,指考试的结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举鸿是明代的诗人,擅长古典诗词,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为主。其诗风清新自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创作背景:此诗是在科举考试制度完善时期作的,表达了对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赞美,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和文化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的景象开篇,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教育环境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知识与文化的热爱。前四句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早晨,丹桂香飘、星斗映照,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氛围,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而后四句则转向对科举教育的赞美,表现出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心。
诗中通过意象的构建,展现了教育对社会的重要性,强调了知识的传承与人才的培养。诗人在“从今科第绵绵者”一句中指出,科举制度带来的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整个社会的进步。整首诗在欢快中透出一股激昂的力量,既有对过往学术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美好展望,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丹桂香飘趁子晨:清晨,桂花的香气飘散,营造出一种清新的氛围。
- 渊涵星斗映澄滨:深邃的水面映照着星星,象征着知识的深邃与广博。
- 杏坛日暖清光遍:温暖的阳光洒在讲学的地方,象征着教育的普及和温暖。
- 芹颇香生物色新:新生的植物散发出香味,象征着万物复苏与新的开始。
- 一铎唤回长夜晓:一声钟响唤醒了长夜,象征着知识的觉醒与启迪。
- 五经抽出百年春:五经的智慧带来了百年的春光,强调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 从今科第绵绵者:未来将会有不断涌现的优秀人才,体现了对教育的信心。
- 誉髦应知造士人:获奖者应当认识到这是社会造就的结果,强调了集体的力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教育联系,暗喻知识的滋养。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抽象的知识与自然现象结合,使其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科举制度的赞美和对知识的尊重,强调了教育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丹桂:象征美好与智慧,代表传统文化的芬芳。
- 星斗:象征深邃的知识与理想。
- 杏坛:象征教育与传承的场所。
- 五经:象征文化的积累与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丹桂香飘趁子晨”中的“丹桂”指什么?
- A. 桂花
- B. 月亮
- C. 夕阳
- D. 星星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科第”指的是____。
-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对/错)
答案:
- A
- 科举考试的名次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诗词对比:
- 比较王举鸿的作品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王举鸿更注重对教育的赞美,而李白则突出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思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明清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