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柬敷五》
时间: 2025-01-01 18:01: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忽相过,胡不驾我车。
幽怀属有托,苦无故人书。
林壑费跻厉,城市多湫淤。
世事屡不适,吾心恒郁纡。
城西有精舍,旷野临通衢。
茂林对脩竹,足以宁形躯。
君行倘未遂,匹马不相呼。
白话文翻译:
在重阳节这天,忽然与你擦肩而过,为什么不来驾我的车呢?
我心中的幽怀虽有所寄托,却苦于没有朋友来信。
在林中山谷跋涉费力,城市里却多是小河淤塞。
世事常常不如意,我的心情始终郁闷烦恼。
城西有一座精致的别墅,旷野上通往四方的道路。
茂密的树林对着修长的竹子,正好可以让我的身心安宁。
如果你行程未能成行,骑马的我不再呼唤你。
注释:
- 九日: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登高节日。
- 幽怀:指心中幽幽的情怀。
- 故人书:指老朋友的信件。
- 林壑费跻厉:形容在林中山谷行走的艰难。
- 湫淤:指小河因为淤泥而变得难以通行。
- 恒郁纡:形容心情常常忧郁,郁结于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公元1497年-公元1576年),字景升,号白云山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和诗人。他以优雅的文风和深邃的思想著称,尤其擅长山水诗,作品常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
《九日柬敷五》创作于重阳节,诗人写作该诗的原因在于对友人的思念与重阳节的情感交织,表达出他对友情的渴望和对世事的不满。
诗歌鉴赏:
《九日柬敷五》是李东阳在重阳节时写给友人的诗,整首诗流露出浓厚的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开篇以“九日忽相过”引入重阳节的主题,表现出节日情境下的孤独感。诗人感叹自己与友人之间的错过,表面上是对朋友的邀请,实际上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寂寞。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李东阳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表现出内心的郁结和对现实的不适应。诗中的“林壑费跻厉”与“城市多湫淤”形成鲜明对比,既描绘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也揭示了城市生活的局限与烦恼。
末尾的“君行倘未遂,匹马不相呼”则含蓄地表达出对友人行程未成的遗憾,却又不愿过于强求,反而显得更加深沉。整首诗用词精炼,情感真挚,构建了一个既孤独又渴望的诗人形象,表现出对友情的珍视及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日忽相过,胡不驾我车。
表达与友人在重阳节的偶遇,诗人期盼朋友来访的心情。 -
幽怀属有托,苦无故人书。
虽然有寄托,但却没有朋友的来信,让人感到孤独。 -
林壑费跻厉,城市多湫淤。
描述山林的艰难行走与城市的杂乱,表现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城市生活的不满。 -
世事屡不适,吾心恒郁纡。
表达对世事的无奈与心情的郁闷。 -
城西有精舍,旷野临通衢。
描绘理想中的安宁之地,象征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
茂林对脩竹,足以宁形躯。
表现出自然的宁静能够抚慰心灵。 -
君行倘未遂,匹马不相呼。
结尾含蓄,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同时又不愿强求。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用到对仗,如“林壑”与“城市”,“茂林”与“脩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幽怀”比喻对友情的渴望和孤独感。
- 排比:如“世事屡不适,吾心恒郁纡”,增强情感的表达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对世事的不满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孤独与渴望交织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阳:象征团聚与思念。
- 林壑:代表自然的美好与安宁。
- 城市:象征繁华与喧嚣。
- 精舍:象征理想的栖息地。
- 茂林与脩竹:表现自然中的宁静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春节
答案:b) -
诗人对世事的态度是?
a) 满意
b) 不满
c) 无所谓
答案:b) -
诗中“幽怀”指的是?
a) 对自然的向往
b) 对友情的思念
c) 对家乡的怀念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王维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表现思乡与友情,但更侧重于对兄弟的情感。
- 杜甫的《登高》:在重阳节的背景下,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更加深沉与悲壮。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东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