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双剑频能合,羁栖思若何。
佩萇酬令节,酌酒一高歌。
雁字秦关远,牛衣洛下多。
灯前君且醉,行乐在烟萝。
白话文翻译:
两把剑频繁地交合,心中思念不知如何表述。
佩戴着艾草来庆祝这个节日,喝酒高歌一曲。
大雁的字形飞向遥远的秦关,牛衣下的洛阳风光多么繁华。
在灯光下你且尽情喝醉,乐在烟雾缭绕的环境中。
注释:
- 双剑:象征友情或合力。
- 羁栖:羁留与栖息,指思念的状态。
- 佩萇:佩戴艾草,用于端午节的习俗。
- 酌酒:端起酒杯,表示饮酒的动作。
- 雁字:指大雁的飞行形状,象征着远方。
- 牛衣:指农家的衣物,暗示生活的平凡与繁忙。
- 烟萝:烟雾缭绕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典故解析:
“佩萇酬令节”提到的艾草,源于中国古代端午节的习俗,佩戴艾草是为了驱邪避害,保佑平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英,明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生活中的细节与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九月九日重阳节,正值秋天,诗人借节日的氛围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九日陆山人华甫见过夜集得歌字》是一首表达友情、思乡和庆祝节日的诗。开篇“双剑频能合”以剑喻友情,表现出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同时引出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接下来的“佩萇酬令节”,则把节日的庆祝与传统习俗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热闹的氛围。诗中提及的“雁字秦关远”,既是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距离的遥远。最后一句“行乐在烟萝”,则强调了当下的欢愉与洒脱,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气韵生动,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展现了一种洒脱、乐观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双剑频能合:友情深厚,常常相聚。
- 羁栖思若何:心中对朋友的思念难以表达。
- 佩萇酬令节:庆祝重阳节,佩戴艾草。
- 酌酒一高歌:举杯畅饮,尽情歌唱。
- 雁字秦关远:思念远方的友人,象征着距离。
- 牛衣洛下多:洛阳的繁华景象,表示生活的繁忙。
- 灯前君且醉:在灯下饮酒,享受当下的欢乐。
- 行乐在烟萝:在烟雾缭绕的环境中尽情享乐。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剑比喻友情。
- 对仗:如“雁字秦关远,牛衣洛下多”,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庆祝节日的快乐,以及对生活的积极向上态度,传达出一种人生态度的乐观与洒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剑:象征友情与团结。
- 佩萇:传统习俗,代表节日的庆祝。
- 雁字:象征思念和距离。
- 牛衣:生活的平凡与繁忙。
- 烟萝:营造出一种悠闲的氛围,象征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节
B. 端午节
C. 重阳节 -
“双剑频能合”中,剑象征着什么?
A. 竞争
B. 友情
C. 战争 -
诗中提到的“佩萇”是用于什么节日的习俗?
A. 春节
B. 端午节
C. 重阳节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兄弟情深,而李英的诗则融合了节日庆祝的元素,展现了生活的乐趣与友情的珍贵。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作品集》
- 《古诗词鉴赏词典》
- 《中国古代节日习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