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诗词名称: 九日宿东山寺四首 其三
作者: 雷思霈 〔明代〕
此地苦无蟹,登山幸有樽。
雨来迷峡口,江去锁荆门。
城郭含烟重,郊原暝色昏。
西南几百里,独见一峰尊。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地方没有螃蟹,登山时幸好有酒樽。
雨来时迷住了峡口,江水流去锁住了荆门。
城郭笼罩在浓重的烟雾中,郊原的暮色渐渐昏暗。
向西南几百里,独自看到一座高峰屹立。
注释:
字词注释:
- 蟹:螃蟹,这里指代一种美食。
- 樽:酒樽,指盛酒的器具。
- 迷:迷失,指被雨雾遮蔽。
- 锁:锁住,使不能通行。
- 荆门:荆门是古代地名,指的是一处重要的水域。
- 烟重:指浓重的烟雾。
- 暝色:指黄昏时的昏暗色彩。
- 峰尊:高峰,指的是高耸的山峰。
典故解析:
- 荆门:在古代文学中常被提及,代表水路的要道,与江河的交通密切相关。
- 九日:指重阳节,象征着长寿和团圆,常与登高游玩相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雷思霈,明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及抒发个人情怀,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因节日而登高,表达了对自然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个人感受相结合,体现了诗人对人世间孤独与美好的感慨。
诗歌鉴赏:
《九日宿东山寺四首 其三》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抒发人情的诗。开头两句,诗人通过“此地苦无蟹,登山幸有樽”,表达了在无美食陪伴的情况下,仍能享受饮酒的愉悦,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乐观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雨来迷峡口,江去锁荆门”则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变化,细腻地展现了雨雾笼罩下的迷离景象,给人以深邃的感受。随着“城郭含烟重,郊原暝色昏”,诗人将视野从山水扩展至城郭,描绘出一种通透而又沉重的氛围,表现出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最后一句“西南几百里,独见一峰尊”则以一座高峰作为结尾,显示出远方的渴望与追寻,既是对现实的反思,也是对理想的向往。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蕴含着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此地苦无蟹:表达了作者在这个地方缺乏美味的食物,流露出失望之情。
- 登山幸有樽:尽管没有蟹,登山时却有酒可以享受,表现出一种乐观的态度。
- 雨来迷峡口:描绘了雨雾弥漫的景象,峡口的迷失让人感到神秘和孤独。
- 江去锁荆门:江水流去,像是将荆门锁住,象征着某种被禁锢的感觉。
- 城郭含烟重:城市笼罩在烟雾之中,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暗示着生活的压抑。
- 郊原暝色昏:郊外的原野在黄昏时分渐渐变暗,营造出一种宁静却又略显忧伤的氛围。
- 西南几百里:向远方望去,几百里的距离似乎隔开了人与自然的联系。
- 独见一峰尊:最终,诗人只看到一座高峰,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孤独。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句子的结构和韵律基本对称,增强了诗的美感。
- 意象:通过“樽”、“蟹”、“雨”、“烟”等意象,营造出丰富的自然气息和情感。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心情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深邃的哲理。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自然变幻中的思考与感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蟹:象征美好生活的缺失,代表人们对美食的渴望。
- 樽:象征生活的乐趣与洒脱,代表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雨、烟: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无常,暗示着生活中的迷茫与困惑。
- 峰:象征着理想与追求,是诗人在孤独中依然向往的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蟹”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鱼
b) 一种美食
c) 一种蔬菜
d) 一种饮料 -
诗人登山时感到的主要情绪是? a) 失落
b) 开心
c) 忧伤
d) 疲惫 -
诗中提到的“西南几百里”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诗人的向往
b) 诗人的失落
c) 诗人的困惑
d) 诗人的平静
答案: 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中送别》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对比雷思霈的作品与王维的《山中送别》,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与人生的哲理,但王维的诗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而雷思霈则更强调孤独与思考的情感。两者在意象的运用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歌鉴赏》
- 《古典诗词精读》
- 《中国古代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