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青来阁即事二绝》

时间: 2025-01-04 12:35:45

东南山色翠逶迤,日照西陵上酒迟。

看罢秋千微有恨,不敲方响出红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饮青来阁即事二绝 东南山色翠逶迤,日照西陵上酒迟。 看罢秋千微有恨,不敲方响出红儿。

白话文翻译:

东南方的山峦苍翠连绵,阳光照耀在西陵之上,饮酒的时光似乎有些迟缓。 观赏完秋千后,心中微微有些遗憾,不再敲击方响,让红儿出现。

注释:

字词注释:

  • 逶迤(wēi yí):曲折绵延的样子。
  • 西陵: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某个具体的陵墓或山丘。
  • 方响: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这里可能指某种信号或召唤。
  • 红儿:人名或昵称,具体身份不详,可能指某位女子。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确提及典故,但“红儿”可能暗含某种情感或故事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汤显祖(1550-1616),明代著名剧作家、文学家,代表作有《牡丹亭》等。他的作品多表现人性的复杂和情感的细腻,风格独特,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汤显祖在某次游览或闲暇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某种情感的微妙体验。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画面。首句“东南山色翠逶迤”,通过“翠逶迤”形容山色的连绵与苍翠,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次句“日照西陵上酒迟”,以“日照”点明时间,而“酒迟”则暗示了诗人悠闲而又略带迟疑的心境。后两句“看罢秋千微有恨,不敲方响出红儿”,通过“微有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而“不敲方响出红儿”则增添了一层神秘和期待,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翠逶迤”描绘了山色的美丽,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次句“日照西陵上酒迟”,通过“日照”和“酒迟”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第三句“看罢秋千微有恨”,通过“微有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 末句“不敲方响出红儿”,通过“不敲”和“出红儿”的对比,增添了一层神秘和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翠逶迤”比喻山色的美丽。
  • 对比:“日照”和“酒迟”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情感的细腻体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色:翠逶迤,描绘了山色的美丽。
  • 日照:点明时间,增添了诗的氛围。
  • 秋千:象征着悠闲和童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 红儿:增添了一层神秘和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翠逶迤”形容的是什么? A. 山色 B. 水流 C. 云彩 D. 风声
  2. “日照西陵上酒迟”中的“酒迟”暗示了什么? A. 诗人饮酒过量 B. 诗人饮酒时间晚 C. 诗人饮酒心情复杂 D. 诗人饮酒地点偏僻
  3. “看罢秋千微有恨”中的“微有恨”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秋千的恨意 B. 诗人对某人的恨意 C. 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D. 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恨意
  4. “不敲方响出红儿”中的“红儿”可能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位女子 C. 一种信号 D. 一种召唤

答案:1. A 2. C 3. C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牡丹亭》:汤显祖的另一部代表作,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人性描写。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汤显祖的诗更加注重情感的细腻体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汤显祖全集》:收录了汤显祖的全部作品,是研究其文学成就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汤显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有助于深入理解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