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杨吉父伍念父乡试二首 汤显祖 〔明代〕 友声相唤出河津,伐桂丁丁向月轮。大有少年那薄幸,姮娥须惜老成人。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朋友们相互呼唤,一同前往河津,砍伐桂树的声音在月光下回响。年轻人不应轻浮薄幸,嫦娥也应当珍惜那些成熟稳重的人。
注释:
- 友声相唤:朋友们相互呼唤。
- 河津:河边渡口。
- 伐桂丁丁:砍伐桂树的声音。丁丁,形容声音清脆。
- 向月轮:面向月亮。
- 大有:表示程度深。
- 薄幸:轻浮,不忠诚。
- 姮娥:即嫦娥,中国神话中的月亮女神。
- 老成人:成熟稳重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汤显祖(1550-1616),明代著名剧作家、文学家,代表作有《牡丹亭》等。他的诗歌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是他在送别朋友参加乡试时所作,表达了对朋友的期望和对年轻人的劝诫。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汤显祖在送别杨吉父和伍念父参加乡试时所作。乡试是明代科举考试的一部分,通过乡试的考生可以进入更高一级的考试。汤显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和对年轻人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朋友们相聚的场景和砍伐桂树的声音,营造了一种欢聚的氛围。诗中的“大有少年那薄幸”一句,是对年轻人的劝诫,提醒他们不要轻浮薄幸,而应该珍惜成熟稳重的人。最后一句“姮娥须惜老成人”则是对嫦娥的比喻,暗示即使是神话中的女神也应当珍惜那些成熟稳重的人。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和对年轻人的期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友声相唤出河津”:描绘了朋友们相互呼唤,一同前往河边的场景,营造了一种欢聚的氛围。
- “伐桂丁丁向月轮”:通过砍伐桂树的声音和面向月亮的动作,增强了诗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夜晚的宁静和美好。
- “大有少年那薄幸”:对年轻人的劝诫,提醒他们不要轻浮薄幸,而应该珍惜成熟稳重的人。
- “姮娥须惜老成人”:通过嫦娥的比喻,暗示即使是神话中的女神也应当珍惜那些成熟稳重的人。
修辞手法:
- 拟人:将嫦娥拟人化,使她具有珍惜成熟稳重人的情感。
- 比喻:通过嫦娥的比喻,增强了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珍惜友情和成熟稳重的人。作者通过描绘朋友相聚的场景和对年轻人的劝诫,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和对年轻人的期望。
意象分析:
- 友声相唤:描绘了朋友们相互呼唤的场景,营造了欢聚的氛围。
- 伐桂丁丁:通过砍伐桂树的声音,增强了诗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夜晚的宁静和美好。
- 向月轮:面向月亮,增强了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姮娥”指的是什么? A. 月亮女神 B. 太阳女神 C. 星辰女神 D. 大地女神 答案:A
-
诗中的“老成人”指的是什么? A. 老年人 B. 成熟稳重的人 C. 有经验的人 D. 有地位的人 答案:B
-
诗中的“薄幸”是什么意思? A. 忠诚 B. 轻浮 C. 稳重 D. 成熟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与该诗词主题或风格相近的其他诗作,如杜甫的《赠卫八处士》等。
诗词对比: 展示同一题材或不同诗人的作品对比,如李白的《送友人》和杜甫的《送别》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汤显祖诗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