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茂南提举挽词》

时间: 2024-09-19 21:14:59

往者绍兴末,江淮闻战鼙。

上流烦旧德,下客辱深知。

陈迹成今古,追怀每涕洟。

郎君虽不识,抚事亦增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汪茂南提举挽词
往者绍兴末,江淮闻战鼙。
上流烦旧德,下客辱深知。
陈迹成今古,追怀每涕洟。
郎君虽不识,抚事亦增悲。

白话文翻译:

过去在绍兴末年,江淮一带传来了战鼓的声音。
上层的人因旧德而感到烦恼,下层的人因屈辱而深知。
昔日的遗迹现在成了历史,追忆往昔每次都泪流满面。
虽然你不认识我,但我追忆往事也倍感悲痛。

注释:

  • 往者:过去的人、事情。
  • 绍兴末:指南宋绍兴年间的末期,历史背景为当时国家动荡,战乱频繁。
  • 江淮:指中国的江河湖泊区域,这里特指战乱的发生地。
  • 战鼙:战鼓,这里指战争的声音。
  • 上流:指上层社会或地位较高的人。
  • 旧德:过去的道德、风范。
  • 下客:指地位较低的人,或说自己在下层的人。
  • 陈迹:指过去的遗迹、旧事。
  • 涕洟:眼泪,含有悲伤的情感。

典故解析:

  • 绍兴:南宋的一个重要时期,绍兴年间是宋高宗的统治时期,经历了多次战乱,影响深远。
  • 江淮:典型的历史舞台,许多战争与历史事件发生在此,成为历史的见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作品多以抒情和历史为题材,风格豪放激昂,兼具悲壮与深沉。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陆游晚年,表达了对战乱的思考与对历史的追忆,尤其是对国家沦陷、民众苦难的深切感受。汪茂南为陆游的友人,此诗是对其的挽词,流露出浓厚的友谊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歌鉴赏:

《汪茂南提举挽词》是一首深情的挽歌,展现了陆游对于友人的怀念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全诗通过描绘过去的战争与友人的离去,引发对历史的反思和个人情感的共鸣。

诗的开头以“往者绍兴末,江淮闻战鼙”引入,强烈的历史感与战争的紧迫感使读者立即感受到时代的动荡。陆游对“上流烦旧德,下客辱深知”的描绘,反映了社会的分层与人们在战乱中的无奈与屈辱,显示了他对社会现状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陈迹成今古,追怀每涕洟”一句中,陆游通过对历史的追忆,表达了对往事的无尽感慨与悲伤。即使是对已逝的友人的怀念,仍让他感受到深切的孤独与悲哀,体现出他内心的深厚情感。最后一句“郎君虽不识,抚事亦增悲”,更是流露出个人情感的孤独感,尽管友人不曾理解他的情绪,但对往事的抚摸仍然加深了他的悲痛。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人事的感慨,表现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崇高情怀和深沉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往者绍兴末,江淮闻战鼙:开篇交代时间与地点,给人一种紧迫感,暗示了历史的伤痛。
  2. 上流烦旧德,下客辱深知:对比上层与下层的不同感受,反映社会的不平等与混乱。
  3. 陈迹成今古,追怀每涕洟:对历史的追忆与对个人情感的流露,增强了诗的悲剧感。
  4. 郎君虽不识,抚事亦增悲:最后一句表现出陆游内心的孤独与悲伤,尽管友人不识,但情感依旧深厚。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上流烦旧德,下客辱深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历史的遗迹与个人情感结合,增加了诗的深度。
  • 夸张:对情感的表达使用夸张手法,增强了悲痛的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现了陆游对故国的深切忧虑与对友人的怀念,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苦难和内心的孤独与悲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战鼙:象征战争与动荡,代表历史的痛苦。
  • 旧德:象征过去的美好与失去的光辉。
  • 泪洟:象征悲伤与怀念,表达对逝去时光的哀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江淮”指的是哪个区域? A. 江南地区
    B. 北方地区
    C. 西南地区
    D. 东北地区

  2. 诗中提及的“战鼙”是什么意思? A. 和平的象征
    B. 战争的声音
    C. 音乐的旋律
    D. 安静的乡村

  3. 陆游在诗中对社会上层与下层的关系是如何描述的? A. 上层快乐,下层痛苦
    B. 上层烦恼,下层屈辱
    C. 上层与下层和谐共处
    D. 上层与下层没有联系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陆游)
  • 《示儿》(陆游)

诗词对比:

  • 《再别康桥》(徐志摩)与《汪茂南提举挽词》在主题上都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但前者更多体现了个人的柔情与浪漫,后者则深沉而富有历史感。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选》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