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至望云门外》

时间: 2025-01-17 10:35:32

冬温频作雨,晨冷顿催晴。

嫩日满江驿,淡烟笼郡城。

忧民怀凛凛,谋己耻营营。

投檄真须决,邻翁约耦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客至望云门外
冬温频作雨,晨冷顿催晴。
嫩日满江驿,淡烟笼郡城。
忧民怀凛凛,谋己耻营营。
投檄真须决,邻翁约耦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朋友至望云门外的情景。冬天的温暖时常带来细雨,早晨的寒冷却又促使天气转晴。阳光洒满江边的驿站,淡淡的烟雾笼罩着整个郡城。诗人心中忧虑着百姓的困苦,感到自己追求私利的羞耻。投书请求解决问题,邻居老翁却约定去耕作。

注释:

  • 冬温:冬天的温暖。
  • 频作雨:常常下雨。
  • 晨冷:早晨的寒冷。
  • 嫩日:温暖的阳光。
  • 满江驿:驿站被阳光照耀。
  • 淡烟:轻薄的雾气。
  • 郡城:地方城市。
  • 忧民:忧虑百姓。
  • 怀凛凛:心中感到严峻。
  • 谋己:谋求自己的利益。
  • 耻营营:对自己的私利感到羞耻。
  • 投檄:投书,发出请求。
  • 邻翁:邻居的老人。
  • 约耦耕:约定一同耕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他一生致力于国家的兴亡,曾多次参与抗金斗争,诗歌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兼具政治与生活的反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陆游晚年,表达了他对国家和百姓的忧虑以及自己对私利的反思。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交融,反映出他对平民疾苦的关心与对自身道德的自省。

诗歌鉴赏:

陆游的《送客至望云门外》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出深厚的社会关怀与人文情怀。诗的开头通过“冬温频作雨,晨冷顿催晴”描绘了一幅冬日的景象,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迁,以及生命的脆弱与不定。接着,诗人将目光投向江驿与郡城,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温暖的氛围,似乎在这片美好的景色中,诗人的情感也得到了释放。

然而,随着情感的深入,诗中逐渐流露出忧虑的情绪。“忧民怀凛凛,谋己耻营营”两句中,诗人自责于自己对百姓疾苦的不作为,反映出他深切的社会责任感。最后,诗人的“投檄真须决”表达了他希望采取行动改变现状的决心,而“邻翁约耦耕”则暗示出一种朴素的生活愿望与对勤劳耕作的向往。

整首诗在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心理活动的展现中,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对比,同时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的关心。陆游的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冬温频作雨:冬天的温暖常常带来细雨,暗示气候变化的无常。
  2. 晨冷顿催晴:早晨的寒冷促使天气迅速转晴,表现了自然的变化。
  3. 嫩日满江驿:温暖的阳光洒满驿站,营造出一个明亮的场景。
  4. 淡烟笼郡城:轻烟笼罩着城市,表现出一种宁静而朦胧的美感。
  5. 忧民怀凛凛:内心忧虑百姓的困境,表达出社会责任感。
  6. 谋己耻营营:对自身追求私利的羞愧,显示出自省的情感。
  7. 投檄真须决:发出请求,表示决心采取行动。
  8. 邻翁约耦耕:与邻居约定共同耕作,强调朴实的生活。

修辞手法

  • 对偶:如“冬温频作雨,晨冷顿催晴”,形成对比。
  • 比喻:将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增强表现力。
  • 拟人:自然景象的描写使其似乎有生命,增强画面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社会的深切关怀,展现了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与融合,反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冬温:象征生活的无常,暗示着变化。
  • 江驿:代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联系。
  • 淡烟:象征着人们内心的迷茫与宁静。
  • 忧民: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 邻翁:象征着朴素的乡土情怀与人际关系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晨冷顿催晴”意指: A. 早晨的寒冷使天气转晴
    B. 早晨的寒冷造成阴雨
    C. 早晨的温暖使人感到舒适
    D. 早晨的阳光灿烂

  2. 诗人对待百姓的态度是: A. 漠不关心
    B. 深切忧虑
    C. 只关心自己
    D. 期待他人解决

  3. “投檄真须决”表达了诗人的: A. 无奈
    B. 期望行动
    C. 对社会的放弃
    D. 个人的消沉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陆游与王维的作品都描绘了自然美与个人情感的关系,但陆游更注重社会责任感,而王维则更强调个人的内心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两者在风格与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