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政桥》
时间: 2025-01-01 12:33: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平政桥
作者: 华岳〔宋代〕
建水合流三百里,
直下富沙如捻指。
溪东披拽缆过西,
千丈春风怒涛起。
香轮不解碾清江,
造舟贯索成河梁。
年年麦熟梅欲黄,
连城千里皆波光。
淳熙太守忧溱洧,
问津日夜思无计。
老侬叉手愿鸠工,
叠石中流使民济。
金珠卖价不计缗,
镌瑕断梓功方成。
功成燕雀贺新屋,
炳然万栋辉丹青。
插承螮蝀横江尾,
下压寒潭碧无底。
市声不到画梁间,
秋色尽归朱箔裹。
我行一月无风波,
今朝醉眼翻青罗。
金鳌背路客挥左革右登,
玉虹跨浪丹飞梭。
石唇喷尽寒崖雪,
雪中电掣金蛇赤。
两岸楼头将相家,
八州车马神仙客。
人言避人推政平,
故此特以平政名。
我闻政事平如水,
水到不平还作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建水河流与富沙的交汇,河水奔流如指尖捻动般迅速。溪水从东边流出,披着缆绳横渡西岸,春风怒吼,浪涛汹涌。香车轮不知如何碾压清澈的江水,舟船在绳索上搭建成桥。每年麦子成熟,梅子渐黄,千里之地都闪烁着波光。淳熙年间的太守忧虑溱洧水患,日夜问津却无计可施。老百姓希望有工匠来叠石中流以利民生。金珠的价格不计,其工艺才算成功。功成之后,燕雀欢庆新屋,万栋楼阁在夕阳下辉煌如丹青。插着承螮蝀的桥横跨江尾,压在碧潭上无底的深渊。市声未至画梁之间,秋色尽归朱箔的包裹。我行过一个月没有风波,今天醉眼朦胧,看到青罗。金鳌背上的客人挥舞着左革,右登上岸,玉虹跨越浪花,丹色如飞梭。石唇喷尽寒崖的积雪,雪中电光闪烁如金蛇。两岸楼头的将相之家,八州车马的神仙客。人们说避人推政平,因此这桥特地叫做平政。我听说政事平如水,水流到不平的地方还会发出声音。
注释:
- 建水:地名,指建水县。
- 富沙:水流冲刷而成的沙滩。
- 缆:缆绳,用以固定或牵引。
- 淳熙:宋代的年号。
- 鸠工:指聚集工匠。
- 金珠:形容珍贵的货物。
- 镌瑕:指雕刻或修整瑕疵。
- 燕雀:比喻小鸟,暗指普通百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华岳是宋代的一位诗人,擅长抒情诗和山水诗,作品常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为题材,兼具细腻和豪放的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淳熙年间,正值河流治理和民生问题突显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平政桥的描绘,反映了对民生的关切和对政务治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平政桥》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社会现象相结合的古诗,通过生动的景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平政的期盼与对民生的关怀。开篇描绘了建水与富沙交汇的壮丽景象,展现了水流的力量与自然的雄伟,仿佛让人身临其境。诗中对于春风与怒涛的描写,巧妙地反映出诗人的豪情与对生命的热爱。
随着诗的深入,转而关注政治与民生问题,提及淳熙太守的忧虑与无计可施,表现出对当时政务的无奈与思考。老百姓的呼声与期望,则是对良政的渴望,诗人通过自己的愿望,寄托了对社会的美好愿景。
最后,通过描绘繁荣的市井与高楼大厦,诗人展现了社会的繁荣与兴旺,反映出对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希望。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在政治、经济与人文方面的深思熟虑与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建水合流三百里:描绘了河流的壮丽,千里迢迢的水流。
- 直下富沙如捻指:比喻水流迅速,形象生动。
- 溪东披拽缆过西:描绘桥梁的横跨,展现人力的智慧。
- 千丈春风怒涛起:春风带来狂怒的波涛,象征生机与力量。
- 香轮不解碾清江:形容舟船在江水中行驶的情景。
- 造舟贯索成河梁:描绘工匠的智慧,展现桥梁的建设。
- 年年麦熟梅欲黄:表现丰收的场景,象征美好的生活。
- 连城千里皆波光:展现水面波光粼粼的美景。
- 淳熙太守忧溱洧:提及当时官员对民生的关心。
- 问津日夜思无计:表现官员苦恼无计解决问题。
- 老侬叉手愿鸠工:表示百姓希望有工匠来帮助。
- 叠石中流使民济:愿意通过修建桥梁来方便民众。
- 金珠卖价不计缗:形容珍贵物品的价值。
- 镌瑕断梓功方成:比喻工艺的精细与成果的显著。
- 功成燕雀贺新屋:表现丰收与庆贺的场景。
- 炳然万栋辉丹青:展现繁荣的建筑与美丽的画面。
- 插承螮蝀横江尾:描绘桥梁的形象。
- 下压寒潭碧无底:强调桥梁的坚固与江潭的深邃。
- 市声不到画梁间:市井的喧嚣未至于此。
- 秋色尽归朱箔裹:秋天的色彩被装裹,暗示着宁静。
- 我行一月无风波:诗人在这里安然行走一个月。
- 今朝醉眼翻青罗:今天醉眼朦胧,看到美丽的景象。
- 金鳌背路客挥左革右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行人的行为。
- 玉虹跨浪丹飞梭:比喻美丽的景象与速度。
- 石唇喷尽寒崖雪:描绘雪在石崖上的消融。
- 雪中电掣金蛇赤:生动形象地描绘自然景象。
- 两岸楼头将相家:提及两岸的豪宅,象征繁荣。
- 八州车马神仙客:描绘繁华的市井景象。
- 人言避人推政平:表达政事平和的愿望。
- 我闻政事平如水:政事如水般平稳的期盼。
- 水到不平还作声:水流不平则会发出声音,象征社会公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到不平还作声”将社会政事比作水,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如“金鳌背路客挥左革右登”,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香轮不解碾清江”,赋予舟船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平政桥为中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治理与民生的关心。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河:象征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源泉。
- 桥梁:象征人类智慧与团结合作的成果。
- 春风:象征生机与希望。
- 燕雀:象征平民百姓的生活与愿望。
- 金鳌与玉虹:象征美丽与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淳熙太守”是指哪个历史时期的官员?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
“金鳌背路客”中的“金鳌”指代什么?
- A. 一种动物
- B. 一种景物
- C. 一艘船
-
诗中提到的“水到不平还作声”意指什么?
- A. 政事不平也应发声
- B. 水流不平则静
- C. 水流平稳
答案:
- A. 宋代
- B. 一种景物
- A. 政事不平也应发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与《平政桥》在描写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上都有相似之处,但前者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而《平政桥》则着重于民生与政务的关切。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人的作品进行系统整理与分析。
- 《古诗文赏析》:提供古典诗词的背景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