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虫鸣
作者:欧阳修 〔宋代〕
叶落秋水冷,众鸟声已停。
阴气入墙壁,百虫皆夜鸣。
虫鸣催岁寒,唧唧机杼声。
时节忽已换,壮心空自惊。
平明起照镜,但畏白发生。
白话文翻译:
《虫鸣》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写道,随着树叶的飘落,秋水变得冰冷,鸟儿的鸣叫声也停止了。阴冷的气息渗入了墙壁,百虫在夜里不停地鸣叫。虫鸣声催促着岁月的寒冷,机杼声也伴随着虫鸣在夜里响起。时节转瞬即逝,壮志未酬的心情让人感到惊慌。清晨明亮的阳光照耀下,诗人只能惧怕白发的到来。
注释:
- 叶落秋水冷:秋天树叶纷纷落下,河水也变得寒冷,表现出秋天的萧瑟。
- 众鸟声已停:鸟儿的鸣叫声已然消失,暗示自然界的宁静与凋零。
- 阴气入墙壁:阴冷的气息渗透到墙壁中,表现出秋冬交替时的寒意。
- 百虫皆夜鸣:数以百计的虫子在夜里鸣叫,增强了夜晚的寂静和孤独感。
- 虫鸣催岁寒:虫鸣声伴随着寒冷,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换。
- 唧唧机杼声:形容织布机的声音,象征着勤劳与生活的继续。
- 时节忽已换:时节瞬息万变,让人感到时间的流逝。
- 壮心空自惊:指壮志未能实现,空自感到惊慌与不安。
- 平明起照镜:清晨的阳光照耀着镜子,象征着自省与觉悟。
- 但畏白发生:惧怕头发变白,象征着衰老和时间的无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文学上以散文和诗词著称,尤其擅长骈文和古诗。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虫鸣》创作于宋代的秋季,正值时节变换之际,诗人面对自然的变化,内心产生了对时光流逝和自身衰老的感慨。诗中表达了对人生的忧虑与思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化及人们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虫鸣》是一首典型的写秋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写,诗人展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与思考。诗的开头“叶落秋水冷,众鸟声已停”就为整首诗奠定了沉静、萧索的基调,树叶的飘落和鸟声的消失,象征着生命的逝去和时间的无情流逝。接着,诗人描绘了阴冷的气息和虫鸣声,进一步增强了诗中的孤独感。
虫鸣声在诗中不仅是自然的声音,更是岁月流逝的催促,提醒着诗人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此时,机杼声的出现则将日常生活与自然景象相结合,表现了生活的继续与人们的奋斗。在时节的变换中,诗人感到壮志未酬,内心充满惊慌,这种情感在“平明起照镜,但畏白发生”中达到高潮,诗人对衰老的恐惧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交织在一起,极具感染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欧阳修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诗中饱含的情感和哲理,让这首诗成为了传世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叶落秋水冷: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时间的流逝。
- 众鸟声已停:自然界的安静反映了内心的孤独。
- 阴气入墙壁:表现出阴冷的环境与人心的寒意。
- 百虫皆夜鸣:虫鸣声增强了夜晚的孤寂感。
- 虫鸣催岁寒:虫鸣的声音提醒人们时间的流逝。
- 唧唧机杼声:生活的继续与勤劳的象征。
- 时节忽已换:时光流逝,感叹时节的变化。
- 壮心空自惊:对未能实现理想的自责与惊慌。
- 平明起照镜:清晨的反思,内心的觉悟。
- 但畏白发生:对衰老和时间无情的恐惧。
修辞手法:
- 比喻:虫鸣声比作岁寒的催促,增强了时间流逝的感受。
- 拟人:虫鸣声被赋予催促岁月的作用,生动形象。
- 对仗:如“众鸟声已停”与“百虫皆夜鸣”,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季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流逝、时光无情的深刻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未来的惶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叶落: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时光的流逝。
- 鸟声:代表自然的生机与活力,鸟声的消失象征着生命的凋零。
- 虫鸣:夜晚的虫鸣声,象征着孤独与思考。
- 机杼声:象征着日常生活的继续,表现出人们的勤劳与奋斗。
- 白发生:象征着衰老与时间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众鸟声已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生机盎然
B. 孤独与萧条
C. 欢乐与兴奋 -
“虫鸣催岁寒”中的“虫鸣”象征什么? A. 生命的活力
B. 时间的流逝
C. 自然的美丽 -
诗人对“白发生”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害怕与恐惧
C. 期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杜甫同样表达了对时间和亲情的思考,虽然情感基调有所不同,但都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静夜思》:李白通过月光引发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深切,但更倾向于对家乡的怀念和个人的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 《欧阳修研究》
以上内容为对《虫鸣》这首诗的全面解析和学习材料,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