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试夜雨滴空阶》
时间: 2025-01-04 07:00: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监试夜雨滴空阶
作者: 喻凫 〔唐代〕
霎霎复凄凄,飘松又洒槐。
气濛蛛网槛,声叠藓花阶。
古壁青灯动,深庭湿叶埋。
徐垂旧鸳瓦,竞历小茅斋。
冷与阴虫间,清将玉漏谐。
病身唯展转,谁见此时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雨绵绵的场景,雨声不断,松树的雨滴和槐树的雨滴交织在一起。雨气弥漫,蜘蛛网在窗前摇曳,雨声与台阶上的苔藓叠加在一起。古老的墙壁上,青灯闪烁,庭院里湿润的叶子被埋没。旧时的鸳瓦慢慢低垂,萦绕在小茅屋上。冷风与阴暗的虫鸣交错,清脆的滴水声如同玉漏一般。在病体中辗转难眠,谁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情呢?
注释
- 霎霎:形容雨声,轻微的滴落声。
- 凄凄:形容悲凉、清冷的样子。
- 濛:雾气、雨气弥漫的样子。
- 蛛网槛:窗前的蛛网,意在表现静谧的环境。
- 声叠:声音交叠在一起,形成一种气氛。
- 古壁:古老的墙壁,暗示时间的流逝。
- 青灯动:微弱的灯光摇曳,增加了诗的氛围。
- 深庭:深邃的庭院,营造出一种幽静感。
- 玉漏:古代计时器,象征时间的流逝。
- 展转:翻来覆去,形容难以入眠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喻凫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为主题,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来表达个人的情感与感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善于通过景物描写来反映内心的波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夜雨绵绵的时节,诗人身处于监试的环境中,心中充满了孤独和思乡的情感。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夜雨带来的心理感受,既有对大自然的感慨,又有对自己境遇的思考。
诗歌鉴赏
《监试夜雨滴空阶》是一首描绘夜雨情景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在夜雨中的孤独感与思考。开头两句“霎霎复凄凄,飘松又洒槐”,描绘了雨声的轻柔与凄凉,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雨淋淋的夜晚,心情也随之沉重。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蛛网、苔藓等意象,表现了环境的静谧与内心的孤寂。
“古壁青灯动,深庭湿叶埋”,古老的墙壁与微弱的灯光,交织出一种时间流逝的感觉,深庭中的湿叶则象征着人心中的滞重与思念。诗人在“病身唯展转”的句子中流露出对健康的渴望和心灵的煎熬,最后一句“谁见此时怀”则是对自身情感的一种无奈与孤独的呼喊。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霎霎复凄凄:描绘雨声的细腻,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飘松又洒槐:雨水洒落在松树和槐树上,增添了自然的细节。
- 气濛蛛网槛:雨气弥漫,蜘蛛网在窗前摇曳,传达出一种静谧。
- 声叠藓花阶:雨声与苔藓交织,暗示了时间的沉淀。
- 古壁青灯动:古旧的墙壁与微弱的灯光,象征着历史与孤独。
- 深庭湿叶埋:湿润的庭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压抑。
- 徐垂旧鸳瓦:老旧的瓦片低垂,暗示着岁月的流逝。
- 竞历小茅斋:小茅屋的生活,体现了诗人的简朴。
- 冷与阴虫间:冷风与虫鸣,构成了夜的氛围。
- 清将玉漏谐:滴水声如同玉漏,传达了时间的流逝。
- 病身唯展转:病痛中的辗转反侧,表现出诗人的无奈。
- 谁见此时怀:孤独的心情,向世界发出无声的呼喊。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清将玉漏谐”,将滴水声比作玉漏,形象生动。
- 拟人:如“古壁青灯动”,赋予无生命的物体以人的状态,增强情感。
- 对仗:整首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雨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内心独白,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紧密结合,展现了人生的无奈与对过往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雨:象征着孤独、思念。
- 松、槐:代表自然生机,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蛛网:象征静谧与孤独,表达对生活的沉思。
- 古壁:象征历史与过往,唤起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青灯:象征孤独,暗示对光明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灯”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孤独
C. 光明
D. 安全
答案:B -
“霎霎复凄凄”中“霎霎”的意思是?
A. 细小的声音
B. 大雨滂沱
C. 阳光明媚
D. 风和日丽
答案:A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风光
B. 生活的喜悦
C. 孤独与思乡
D. 友谊的珍贵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李白):同样描绘夜间景象,表达思乡情。
- 《静夜思》(李白):在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感,与本诗主题相似。
诗词对比
- 比较喻凫的《监试夜雨滴空阶》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描绘了夜间的孤独与思念,但喻凫通过细腻的雨声和环境描写,展现了更为复杂的内心情感,而李白则直接表达了思乡的情绪,简洁而深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大量唐代诗人的经典作品,适合对唐诗感兴趣的读者。
- 《古诗词鉴赏辞典》:提供古诗词的详细解析与背景资料,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