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酉清明同运甫晚望》
时间: 2025-01-19 12:23: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己酉清明同运甫晚望
冯煦 〔清代〕
漠漠春阴减却春,
晚来微雨散轻尘。
半生怀抱蠲冰炭,
十载交亲逐溷茵。
天末孤云归似客,
门前疏柳澹于人。
屏居淮表堪罗雀,
劳子东来慰隐沦。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春天渐渐消散的时节,
微薄的阳光透过阴云,显得格外稀少。
傍晚时分,细雨轻轻洒落,冲刷着轻尘。
我半生的心情如同冰炭相交,
十年的交情,却如同追逐那混浊的草席。
天边的孤云仿佛是归来的客人,
门前的疏柳似乎也淡淡地无人问津。
我身居淮河之滨,犹如那无所事事的麻雀,
劳苦的儿子东来,来慰藉我这隐居的沦落。
注释:
- 漠漠:形容阴沉的样子。
- 轻尘:细微的尘埃。
- 蠲:解除,减轻的意思。
- 冰炭:比喻感情的冷淡与热烈。
- 溷茵:意指草席,形容交友的寒酸。
- 屏居:隐居,避世。
- 淮表:指淮河之滨,代表作者的居住地点。
- 罗雀:形容闲居无事的状态。
典故解析:
- 孤云归似客:表达了作者对孤独生活的感叹,孤云像是归来的客人,象征着孤独与漂泊的心境。
- 疏柳澹于人:表现了作者对周围环境的观察,柳树疏落且显得冷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煦,清代诗人,生于明末,卒于清初,曾任职于官场,后隐居于淮表。他的诗风清新流畅,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为题材,具有浓厚的抒情特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明时节,正值春末夏初,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隐居生活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和人生的感悟。开篇以“漠漠春阴减却春”引入,描绘出春天的阴沉与即将离去的景象,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随后的“晚来微雨散轻尘”,则通过细雨的描写,渲染了春天的无奈与流逝。
中间两句“半生怀抱蠲冰炭,十载交亲逐溷茵”,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交往的感慨,感情的复杂如冰炭相交,交友的过程却又显得寒酸。最后两句“屏居淮表堪罗雀,劳子东来慰隐沦”,表达了诗人隐居的孤独与生活的清贫,以及儿子东来的慰藉,构成了一幅温暖而又悲凉的画面。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抒情风格,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际关系的细腻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漠漠春阴减却春:春天的阴云浓厚,春意渐消。
- 晚来微雨散轻尘:傍晚细雨洒落,洗去了尘埃,象征着春天的流逝。
- 半生怀抱蠲冰炭:半生的经历如同冰与炭的交融,感情复杂。
- 十载交亲逐溷茵:十年的交情却如同追逐草席,反映了人际关系的淡薄。
- 天末孤云归似客:天边孤云像是归来的客人,揭示孤独感。
- 门前疏柳澹于人:门前的柳树稀疏且显得冷清,暗示无人问津。
- 屏居淮表堪罗雀:隐居在淮河之滨,生活清贫如麻雀。
- 劳子东来慰隐沦:辛劳的儿子东来,带来对隐居生活的慰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冰炭”,表现情感的冷与热。
- 拟人:将孤云比作客人,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半生怀抱”与“十载交亲”,形成整齐的结构。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交友冷淡的反思,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孤寂与慰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阴:象征着生命的消逝与无奈。
- 微雨:代表清新与洗净,带来短暂的安慰。
- 孤云:隐喻孤独与漂泊的心境。
- 疏柳:象征着冷清与无人问津的生活状态。
- 罗雀:体现了诗人对闲居生活的无奈与自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漠漠春阴”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期待
D. 愤怒 -
“半生怀抱蠲冰炭”中的“冰炭”比喻了什么? A. 友谊
B. 感情的复杂
C. 生活的艰辛
D. 自然的变化 -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孤独
B. 财富
C. 友情
D. 名利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感受,但更强调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
- 李白《月下独酌》:表现了孤独又自由的生活状态,与冯煦的诗形成对比。在孤独中寻求自我。
通过上述分析与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冯煦的诗作及其情感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