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罗叔蕴参事所著殷虚书契考释奉怀却寄兼呈王静安主事 其一》
时间: 2025-01-17 10:48: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越海乘桴去,吾思管幼安。
学通殷甲子,节见汉衣冠。
遁世心无闷,蒐奇力未弹。
高名王彦考,薇蕨好同餐。
白话文翻译:
我乘船越过大海,思念着管仲(幼安)。
我学习通晓殷代的甲子历法,节令中见到了汉朝的衣冠。
我心中遁世,无所忧闷,搜寻奇异之事,力量却未能施展。
我仰慕王彦的高名,愿与他一同享用蕨菜的美味。
注释:
- 越海:渡过海洋,指远行。
- 乘桴:乘船。
- 管幼安:管仲,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
- 殷甲子:指殷商时期的历法。
- 汉衣冠:汉朝的服饰,象征着汉文化。
- 遁世:隐居,远离世俗纷扰。
- 蒐奇:搜集奇异的事物。
- 王彦考:王彦,可能是指王静安,诗中提及的友人。
- 薇蕨:一种野菜,象征清淡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坊,清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出对古代文化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徐坊的诗风清新自然,注重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徐坊对友人王静安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古文化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殷商及汉朝的文化背景,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诗歌鉴赏:
此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展现了诗人徐坊的宽广视野和独特情感。开篇“越海乘桴去”便带出一种行旅的情景,仿佛诗人正在追寻远方的梦想。接着,诗中提到的“管幼安”不仅是对古代贤人的追忆,更是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通过学习“殷甲子”,徐坊展现了他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反映出一种对历史的敬畏与对传统的传承。
“遁世心无闷”则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烦恼的超脱,传达了一种洒脱和宁静的心境。诗人希望在隐逸生活中寻找乐趣,尽管“力未弹”的无奈,却并不妨碍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他提到“高名王彦考”,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也寄托了对友人志向的认同与欣赏。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越海乘桴去:诗人描绘了自己乘船远行的情景,暗示一种追寻或逃避。
- 吾思管幼安:表达了对管仲的思念,体现对古贤的向往。
- 学通殷甲子:显示了诗人对古代历法的研究,体现其学问和对历史的敬重。
- 节见汉衣冠:通过汉朝的服饰,展现出对汉文化的认同感。
- 遁世心无闷: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追求,内心无忧无虑。
- 蒐奇力未弹:虽然有心寻找奇珍异事,但力量却未能施展,传达出一丝无奈。
- 高名王彦考:对王静安的仰慕与思念,表达友谊之情。
- 薇蕨好同餐:希望与朋友共享简单而快乐的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学通殷甲子,节见汉衣冠”,通过对称句式增强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隐喻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 象征:如“薇蕨”象征着简朴生活的乐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文化的追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和对友谊的珍视,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越海:象征追求与冒险。
- 管幼安:代表理想与追寻。
- 殷甲子与汉衣冠:象征文化与传统。
- 遁世:体现隐逸与超脱。
- 薇蕨:象征简单生活的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管幼安”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孟子
- B. 管仲
- C. 孙子
- D. 诸葛亮
-
“遁世心无闷”表达了诗人对什么样生活的向往?
- A. 忙碌的生活
- B. 隐逸的生活
- C. 奢华的生活
- D. 战斗的生活
-
诗中提到的“薇蕨”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友情
- C. 简单的快乐
- D. 学问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与徐坊:杜甫的作品常带有历史的沉重感,而徐坊则更偏向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 李白与徐坊:李白的豪放与徐坊的清新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强调个人的豪情壮志,后者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寻常的幸福。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