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面折公孙子,堂堂负直声。
安知上前议,那复有黄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面临着公孙子(公孙鞅)的挑战,虽然他声势浩大,声名显赫,却不知道自己在前线讨论问题时,根本无法与黄生(黄宗羲)相提并论。
注释
- 公孙子:指公孙鞅,法家代表人物,主张变法治国。
- 堂堂:形容气势雄伟、声势浩大。
- 直声:意指清白正直的名声或言辞。
- 黄生:指黄宗羲,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以批判专制和提倡变法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仲明,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诗人和词人。他的诗风以豪放、清新见称,擅长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诗人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声望与影响,反映出对时局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面折公孙子”开篇,直接引入主题,展现出一种对公孙鞅的反思与批判。诗中“堂堂负直声”一语,传递出诗人对名声与实质的深刻思考,强调了表面声势与真实影响之间的矛盾。接下来的“安知上前议,那复有黄生”,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暗示了在历史长河中,真正有影响力的人物并非总是那些表面光鲜亮丽的。
整首诗通过对比表现出一种无奈和自省,反映出诗人对于政治、历史的思考和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深刻体悟。诗人在描写中融入了个人情感与历史感,展现出对时代的关切与对未来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面折公孙子:面临公孙鞅的挑战,暗示一种对权威的反思。
- 堂堂负直声:形容他气势不凡,但只是一种表象。
- 安知上前议:不明白在现实中讨论问题的复杂性。
- 那复有黄生:黄宗羲的存在让人感受到更深层次的历史责任。
修辞手法
- 对比:公孙子与黄生的对比,强调不同历史人物的影响力。
- 象征:公孙子象征权威,而黄生代表真正的智慧与理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揭示了名声与真实之间的矛盾,表达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公孙子:象征着权威与变革。
- 黄生:象征着真正的智慧与理想主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公孙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法家代表
B. 道家代表
C. 儒家代表 -
诗中提到的“黄生”象征着什么? A. 权威
B. 真正的智慧
C. 个人英雄主义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权威的盲目崇拜
B. 名声与真实的矛盾
C. 对个人奋斗的赞美
答案:1.A,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刘克庄《辕固》与陆游《秋夜将晓》:前者强调历史的反思,后者则关注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变化。两首诗都反映了对环境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