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添败絮肌犹凛,
老饮新醅力不支。
独有脾神无恙在,
饼如筛大菜如丝。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身体虚弱,脸色苍白,犹如败絮般凛冽;
虽年老体衰,但仍尝新酒,力气已不支。
唯有脾胃仍然健康,食欲不减,
吃的饼如筛子般薄,菜肴细如丝。
注释
- 败絮:指破旧的絮状物,这里用来形容皮肤的状态。
- 醅:指新酿的酒。
- 力不支:力量不够,支撑不住。
- 脾神:指脾胃的健康。
- 饼如筛:形容饼很薄,像筛子一样。
- 菜如丝:形容菜肴细嫩,切得很细。
典故解析
在古代,饮食与健康密切相关。诗中提到的“脾神无恙”,强调了脾胃的健康对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古人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其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人的气血、精神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仲明,号涧溪,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和文学评论家。他的诗风雄浑,擅长咏怀抒情,常常结合个人经历,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创作背景
“立春七首”是刘克庄在立春时节所作,反映了他对时节变化的感悟以及个人的身体状况。立春象征着新的开始,古人对此有着特别的关注,而诗人通过对身体的反思,表达了对自然与生命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病”与“春”两种对立的意象开篇,表现了诗人对自身健康的忧虑与对春天生机的渴望。开头两句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诗人衰老的身体状况,虽然春天来临,万物复苏,但他却感到力不从心,生机勃勃的春光与自己消沉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了诗人的脾胃状况,虽身体虚弱,但脾胃尚可,饮食仍能给他带来些许安慰。在这里,诗人以“脾神无恙”为转折,展现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通过饮食来反映内心的希望和坚持。最后的“饼如筛大菜如丝”,不仅形象地描绘了食物的样貌,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整首诗不仅表现了对生命的反思,也传达了对春天新生的期待,表现了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健康的渴望。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一个老年人在生命的春天中所经历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病添败絮肌犹凛:诗人以“败絮”形容身体,暗示衰老与虚弱,开篇即表达对自己健康状况的忧虑。
- 老饮新醅力不支:虽年老,仍饮新酒,但力气已不如前,反映出身体的无奈。
- 独有脾神无恙在:强调脾胃的健康,展现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饼如筛大菜如丝:通过形象的描写,展现诗人对饮食的欣赏以及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衰老的身体比作“败絮”,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饼如筛”,在描绘细腻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饮食的讲究。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身体的反思与对饮食的关注,表达了诗人在春天中的期待与无奈,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热爱。主题既有对衰老的感慨,也有对生活细节的珍惜,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败絮:象征衰败、老去。
- 新醅:象征生命的希望与新生。
- 脾神:象征健康与活力。
- 饼与菜:象征生活的细腻与质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病添败絮”中的“败絮”是指什么? A) 新鲜的物品
B) 破旧的絮状物
C) 美丽的花朵
D) 健康的身体 -
“饼如筛”这句诗表达了什么含义? A) 饼很厚
B) 饼很薄
C) 饼很大
D) 饼很小 -
诗人对自己身体的感受是什么? A) 健康
B) 虚弱
C) 强壮
D) 疲惫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春宵一刻值千金》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刘克庄与苏轼的春天诗作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春天的期待,但刘克庄更侧重于个人的身体感受,而苏轼则更强调自然的美与人生的哲理。通过对比两者的风格,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同一主题下的独特表达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