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秋 文徵明 〔明代〕
江天七月火西流,残暑萧然一雨牧。 手把芙蓉惊欲暮,身如蒲柳不禁秋。 凉风作意侵团扇,斜日多情近小楼。 有约南湖将艇子,晚香吹满白蘋州。
白话文翻译:
七月江天,太阳向西沉去,残留的暑气在一场雨后消散。 手持芙蓉,惊讶于天色将晚,身体像蒲柳一样,难以抵挡秋天的凉意。 凉风有意侵袭着团扇,斜阳多情地靠近小楼。 约定在南湖划船,晚风吹来花香,弥漫在白蘋洲上。
注释:
- 火西流:指太阳向西沉去,古人以“火”代指太阳。
- 萧然:形容雨后的清凉。
- 芙蓉:荷花的别称。
- 蒲柳:比喻柔弱的植物,此处比喻诗人自己的身体。
- 团扇:圆形的扇子。
- 白蘋州:长满白蘋的水边小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徵明(1470-1559),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唐寅、祝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他的诗文清新脱俗,书画造诣深厚,尤以山水画著称。此诗描绘了新秋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文徵明晚年,当时他已是一位享有盛名的文人。诗中通过对新秋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深刻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新秋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季节交替时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首联“江天七月火西流,残暑萧然一雨牧”描绘了七月江天太阳西沉,一场雨后暑气消散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凉的氛围。颔联“手把芙蓉惊欲暮,身如蒲柳不禁秋”则通过手持芙蓉的动作和身体如蒲柳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秋天凉意的敏感。颈联“凉风作意侵团扇,斜日多情近小楼”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凉风和斜日以情感,增添了诗意。尾联“有约南湖将艇子,晚香吹满白蘋州”则展现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南湖之约的期待,以及晚风吹来花香的惬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天七月火西流:描绘七月江天太阳西沉的景象,暗示季节的转换。
- 残暑萧然一雨牧:一场雨后,残留的暑气消散,带来清凉。
- 手把芙蓉惊欲暮:手持芙蓉,惊讶于天色将晚,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身如蒲柳不禁秋:身体像蒲柳一样柔弱,难以抵挡秋天的凉意,表达对季节变化的敏感。
- 凉风作意侵团扇:凉风有意侵袭着团扇,增添了秋日的凉意。
- 斜日多情近小楼:斜阳多情地靠近小楼,增添了诗意。
- 有约南湖将艇子:约定在南湖划船,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
- 晚香吹满白蘋州:晚风吹来花香,弥漫在白蘋洲上,营造出一种惬意的环境。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凉风作意侵团扇”和“斜日多情近小楼”,赋予凉风和斜日以人的情感。
- 比喻:如“身如蒲柳不禁秋”,用蒲柳比喻诗人自己的身体。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新秋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诗中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南湖之约的期待和对晚风吹来花香的惬意感受。
意象分析:
- 芙蓉:象征美丽和高洁。
- 蒲柳:象征柔弱和易逝。
- 团扇:象征夏日的消逝和秋日的到来。
- 斜日:象征时光的流逝。
- 白蘋州:象征宁静和惬意的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火西流”指的是什么? A. 太阳向西沉去 B. 火焰向西流动 C. 火星向西移动 D. 火山向西喷发
-
“身如蒲柳不禁秋”中的“蒲柳”比喻什么? A. 诗人的身体 B. 秋天的景色 C. 夏天的炎热 D. 冬天的寒冷
-
诗中“有约南湖将艇子”表达了什么? A. 对南湖的厌恶 B. 对南湖的期待 C. 对南湖的恐惧 D. 对南湖的无感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牧:描绘秋夜的宁静和诗人的孤独。
- 《秋思》张籍: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新秋》与《秋夕》:两者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但《新秋》更多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欣赏,而《秋夕》则更多表达了对孤独和思念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文徵明诗集》
- 《明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