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蒲涧诸公游石湖》

时间: 2025-01-21 13:16:28

杜若洲西宿雨过,行春桥下长跼芜。

青松四面山围寺,白鸟双飞水满湖。

故垒春归空有迹,扁舟人远不堪呼。

相看不尽兴亡恨,落日长歌倒玉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陪蒲涧诸公游石湖 文徵明 〔明代〕 杜若洲西宿雨过,行春桥下长跼芜。 青松四面山围寺,白鸟双飞水满湖。 故垒春归空有迹,扁舟人远不堪呼。 相看不尽兴亡恨,落日长歌倒玉壶。

白话文翻译:

在杜若洲的西边,夜雨刚刚过去,行春桥下的草丛长满了杂草。 青松环绕着山峦,围绕着寺庙,白色的鸟儿双双飞翔,湖水盈满。 旧时的堡垒,春天归来时只留下空空的痕迹,小船上的人已经远去,无法呼唤。 相互凝视,无法尽述兴衰的遗憾,夕阳下,长歌一曲,倾倒玉壶。

注释:

  • 杜若洲: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为诗人游历之地。
  • 宿雨:夜间的雨。
  • 行春桥:桥名,具体位置不详。
  • 跼芜:杂草丛生。
  • 青松:常绿乔木,象征长寿和坚韧。
  • 白鸟:通常指白鹭,象征纯洁和高雅。
  • 故垒:旧时的军事防御工事。
  • 扁舟:小船。
  • 兴亡恨: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 玉壶:古代酒器,这里指饮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徵明(1470-1559),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唐寅、祝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他的诗文书画均有很高成就,尤以书法和绘画最为著名。文徵明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文徵明陪同友人游览石湖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友人离别的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游览石湖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诗中“青松四面山围寺,白鸟双飞水满湖”一句,以青松和白鸟为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高远的氛围。而“故垒春归空有迹,扁舟人远不堪呼”则透露出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离别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文徵明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杜若洲西宿雨过”,点明了游览的时间和地点,夜雨过后的清新氛围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 第二句“行春桥下长跼芜”,描绘了桥下杂草丛生的景象,增添了一丝荒凉感。
  • 第三句“青松四面山围寺”,以青松环绕的寺庙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第四句“白鸟双飞水满湖”,白鸟的飞翔和湖水的盈满,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 第五句“故垒春归空有迹”,通过对故垒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
  • 第六句“扁舟人远不堪呼”,抒发了对友人离别的惆怅。
  • 第七句“相看不尽兴亡恨”,凝视中透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 第八句“落日长歌倒玉壶”,以长歌和饮酒作结,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松四面山围寺”中的“青松”比喻坚韧不拔的精神。
  • 对仗:如“青松四面山围寺,白鸟双飞水满湖”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拟人:如“扁舟人远不堪呼”中的“不堪呼”赋予了扁舟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友人离别的惆怅,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青松:象征坚韧和长寿。
  • 白鸟:象征纯洁和高雅。
  • 故垒:象征历史的痕迹。
  • 扁舟:象征离别和远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杜若洲”是指什么? A. 地名 B. 植物名 C. 人名 D. 动物名 答案:A

  2. “青松四面山围寺”中的“青松”象征什么? A. 坚韧 B. 柔弱 C. 短暂 D. 无常 答案:A

  3. “白鸟双飞水满湖”中的“白鸟”通常指什么? A. 白鹭 B. 白鹤 C. 白鸽 D. 白鹰 答案:A

  4. “故垒春归空有迹”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惆怅 C. 愤怒 D. 恐惧 答案:B

  5. “落日长歌倒玉壶”中的“玉壶”指什么? A. 酒器 B. 茶器 C. 花瓶 D. 香炉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寅的《桃花庵歌》: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人生和历史的感慨。
  • 祝允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通过对长江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文徵明的《陪蒲涧诸公游石湖》与唐寅的《桃花庵歌》: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和历史的感慨,但文徵明的诗更加注重对历史痕迹的怀念,而唐寅的诗则更加注重对自然美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文徵明全集》:收录了文徵明的全部诗文作品,是研究文徵明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文徵明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