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独吟》
时间: 2025-01-01 14:47: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中独吟
作者:白居易
人各有一癖,我癖在章句。
万缘皆已消,此病独未去。
每逢美风景,或对好亲故。
高声咏一篇,恍若与神遇。
自为江上客,半在山中住。
有时新诗成,独上东岩路。
身倚白石崖,手攀青桂树。
狂吟惊林壑,猿鸟皆窥觑。
恐为世所嗤,故就无人处。
白话文翻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癖好,而我的癖好则是写作诗句。万般烦恼都已经消散,唯独这种病却未能治愈。每当遇到美丽的风景,或者与亲友相聚时,我总是高声吟诵一首诗,感觉就像与神灵相遇一样。虽然我身为江边的客人,但一半时间却住在山里。有时新诗创作完成,我独自走上东岩的山路。身靠白色的石崖,手攀青色的桂树。狂放的吟唱惊动了林间的猿猴和鸟儿,它们都在好奇地窥视我。生怕被世人嘲笑,因此我选择了无人处吟诵。
注释
- 癖:嗜好、癖好。
- 章句:指诗句、文章的内容。
- 万缘皆已消:指各种烦恼和牵挂都已消失。
- 恍若与神遇:仿佛与神灵相遇。
- 东岩路:指东边的山路。
- 白石崖:白色的石崖,象征山中环境的高洁。
- 青桂树:青色的桂树,象征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关注民生,善于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广泛流传。白居易的诗作常常反映出他对社会的关心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隐居山中时期,诗人希望在自然中找到心灵的寄托与安慰,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与热爱。诗中多次提到风景与孤独,反映了他在隐居生活中的真实感受。
诗歌鉴赏
《山中独吟》表现了白居易在山中独自吟咏的情景,展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诗的开头,白居易以“人各有一癖”开篇,直接引入了个体的癖好,随后以自己对诗歌的热爱为中心,表达出自己在诗歌创作中的执念与追求。诗中提到“万缘皆已消”,暗示他对世俗烦恼的超脱,显示出他希望在诗歌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安慰。
在写作过程中,他常常在美丽的自然风光中吟诵,感受到与神灵相遇的奇妙。这种境界不仅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诗歌的尊重和理解。他在“狂吟惊林壑”中表现出自由自在的个性,尽管他在意他人的看法,但最终选择了无人之处,自由吟唱,显示了他在艺术追求上的坚定与勇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真挚的情感,展现了白居易作为一位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他对诗歌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各有一癖,我癖在章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癖好,而我偏爱诗句。
- 万缘皆已消,此病独未去:世间的烦恼都已消散,唯有对诗的执念未能解除。
- 每逢美风景,或对好亲故:每当遇到美丽的风景,或与亲友相聚时。
- 高声咏一篇,恍若与神遇:我总是高声吟诵,仿佛与神灵相遇。
- 自为江上客,半在山中住:我虽然是江边的客人,但一半的时间是在山中生活。
- 有时新诗成,独上东岩路:有时新的诗篇完成,独自走上东边的山路。
- 身倚白石崖,手攀青桂树:我倚靠着白色的石崖,手攀着青色的桂树。
- 狂吟惊林壑,猿鸟皆窥觑:狂放的吟唱惊动了林间的猿猴和鸟儿,它们都在好奇地窥视我。
- 恐为世所嗤,故就无人处:我害怕被世人嘲笑,所以选择在无人之处吟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吟咏比作与神遇,突显诗歌的神圣感。
- 拟人:猿鸟的窥觑使自然充满生气,体现诗人与自然的互动。
- 对仗:如“身倚白石崖,手攀青桂树”,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白话诗的执着追求,强调了在自然中寻找灵感和心灵解放的主题,反映出他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超脱,代表诗人内心的归属。
- 白石崖:象征高洁的境界,代表诗人追求纯粹艺术的心境。
- 青桂树:象征自然的美好,暗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猿鸟:代表自然生灵的生动,体现诗中的灵动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居易的癖好是什么?
- A) 书法
- B) 绘画
- C) 诗句
- D) 音乐
-
诗中提到“万缘皆已消”,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A) 一切烦恼消失
- B) 一切财富消失
- C) 一切朋友消失
- D) 一切诗句消失
-
诗人选择在何处吟唱?
- A) 喧闹的街市
- B) 人多的公园
- C) 无人之处
- D) 家中
答案:
- C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白居易的《山中独吟》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主题上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白居易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王维则在意境上更加深远,兼具哲理性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白居易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