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夜深行
原文展示
百牢关外夜行客,三殿角头宵直人。
莫道近臣胜远使,其如同是不闲身。
白话文翻译
在百牢关外,夜间行走的旅人,
三殿的角落里,夜晚的守卫正直立着。
不要说近臣比远使要好,
其实他们的处境也一样,都是闲着没事做。
注释
- 百牢关: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古时为重要关隘。
- 三殿:指宫殿的建筑,象征权力中心。
- 宵直人:夜间值班的守卫。
- 近臣:指皇帝身边的亲信大臣。
- 远使:指外地派遣的使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风通俗易懂,关注民生,提倡诗歌的社会功能,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白居易任职东川(今四川一带)期间,反映了他在夜间出行时的所见所感。诗中表达了对身处权力中心的近臣和外地使者的思考,揭示了官僚生活的无奈和困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夜深行走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百牢关外寂静的夜晚,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深邃的图景。首句“百牢关外夜行客”直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孤独的旅人形象。夜行的旅人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孤独感,也暗示了他在官场中的一种游离状态。
接下来的“宵直人”则以三殿的守卫为象征,表现出一种对权力的观察。白居易在这里通过对比近臣和远使,揭示了权力中心外表光鲜的背后,藏着无数个“闲身”的人。诗中所传达的情感充满了对官场生活的思考,表面上似乎是在夸赞近臣的地位,实际上却是对他们处境的深刻反思,表现了白居易对社会与人性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在简洁的字句中蕴含了深厚的哲理,表现了诗人对人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奈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牢关外夜行客:描绘了夜行者的孤独与寂寞,设定了诗的背景。
- 三殿角头宵直人:这里的“宵直”指守夜的官员,表明了官场的冗员和无所事事的状态。
- 莫道近臣胜远使:劝诫人们不要认为身处权力中心的近臣就一定比远方的使者要好。
- 其如同是不闲身:表达了无论近臣还是远使,都有自己的无奈与困境。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近臣与远使的对比,揭示了权力的虚幻和官员们的无奈。
- 象征:三殿代表权力中心,而“夜行客”象征着在权力边缘的人物。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官场生活的复杂性和无奈,表面上看似对近臣的赞美,实际上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表达了对人际关系和权力游戏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行客:象征孤独与不被理解的旅者。
- 宵直人:象征官场的闲置与无所事事。
- 百牢关:代表着边疆的孤寂与险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夜行客”指的是谁? A. 旅人
B. 官员
C. 守卫 -
“三殿角头宵直人”中的“三殿”指什么? A. 三个山头
B. 三个宫殿
C. 三个城市 -
诗人对近臣和远使的看法是? A. 近臣更好
B. 远使更好
C. 无论近臣还是远使,都有自己的无奈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白居易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夜深行》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均描绘了夜晚的孤独感,但白居易更侧重于官场的无奈,而杜甫则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这两首诗虽主题不同,但同样通过夜晚这一意象传达了深刻的情感。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全集》
- 《唐诗研究》——李白等著
- 《唐代文学史》——王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