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知命弟自青原归》
时间: 2025-01-01 12:54: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喜知命弟自青原归
为吏困米盐,曲肱梦灵泉。
谅非调鼎手,正觉荷锄便。
在公虽勤苦,归喜叔山禅。
去我忽数日,草虫傍床煎。
屋角鸟乌乐,行舆响担肩。
包解分柿栗,儿女闹樽前。
白紵绕祖塔,香携青原烟。
玄珠一百八,夜纫湘缕穿。
高林风落子,老僧选霜坚。
袖中出新诗,山水含碧鲜。
五言吾老矣,佳句付惠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弟弟从青原归来的喜悦。诗中提到自己在官场上因米盐而困扰,夜里常常梦到灵泉的清凉,虽然自己并不擅长调理鼎中之物,却觉得自己更适合田间劳作。在公事中虽然辛苦,但归来后却能享受叔山的禅意。离开几天后,回到家中,听到草虫在床边鸣叫,屋角的鸟儿在欢快地叫着,行走的车轱辘声伴随着肩上的担子。分柿和栗子给家人分享,儿女们在酒樽前喧闹。白色的绫带环绕着祖父的墓塔,香气带着青原的烟雾飘散。夜里编织的玄珠有一百八颗,绣上湘缕。高林中的风吹落树子,老僧在挑选坚韧的霜果。袖中写下的新诗,山水间的蓝色显得格外鲜艳。五言诗已年老,好的句子托付给惠连。
注释:
- 为吏困米盐:为官吏的生活受困于米和盐,指生活的艰辛。
- 曲肱梦灵泉:曲肱指的是放松的姿势,灵泉是指梦中的清泉,暗示心灵的向往。
- 谅非调鼎手:谅是相信,调鼎手是指那些擅长烹饪的人,表达对自己农田劳动的自信。
- 叔山禅:指的是叔山的禅意,象征着宁静和自然的生活。
- 白紵绕祖塔:白色的绫带围绕着祖先的塔,表达对祖先的敬仰与怀念。
- 玄珠一百八:象征佛教中的108颗珠子,常用于念珠,代表一种信仰与修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居士,北宋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他是苏轼的好友,崇尚自然,追求个性,诗风清新脱俗,擅长五言和七言绝句。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黄庭坚晚年,表达了他对家庭生活的向往与对禅意生活的追求。在官场上受困,却在归乡后找到心灵的慰藉,体现了对世俗繁忙的逃避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生活的困扰到家庭的温暖,展现出一种从繁忙到宁静的转变。诗中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致入微的描绘,构建出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开篇提到因米盐而困,表明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无奈;而随后的自然景象描写,如草虫鸣叫、鸟儿欢唱,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及的“叔山禅”,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心灵归宿的追求。全诗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结尾处提到的“五言吾老矣,佳句付惠连”,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创作的追求与传承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为吏困米盐:开篇即点出作者的困境,生活的窘迫。
- 曲肱梦灵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象征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 谅非调鼎手:强调自己的身份与选择,选择农耕的生活。
- 在公虽勤苦:虽然在公职上辛苦,但内心向往归隐。
- 归喜叔山禅:回家后能享受自然的宁静与禅意。
- 去我忽数日:短暂的离别,表达对家庭的思念。
- 草虫傍床煎:生活的细节,增添生活气息。
- 屋角鸟乌乐:自然的欢愉,家庭的温暖。
- 包解分柿栗:分享丰收的喜悦,传递亲情。
- 白紵绕祖塔:对祖先的怀念与尊重。
- 玄珠一百八:象征修行与信仰。
- 高林风落子:自然的变化与哲理。
- 袖中出新诗:创作的乐趣与活力。
- 五言吾老矣:对自己年纪的感慨,表达对诗的执着。
修辞手法:使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例如“草虫傍床煎”中的“煎”字,增添了生活的生动感;对仗工整,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强调自然与家庭的重要性,传达出一种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灵泉:象征心灵的清净与安宁。
- 草虫:日常生活的细腻,体现生命的活力。
- 白紵:对祖先的敬仰,传承的文化。
- 玄珠:信仰与内心的追求。
- 高林:自然的广阔与哲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为吏困米盐”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苦恼
C. 无所谓 -
“归喜叔山禅”中的“叔山”象征什么? A. 家庭
B. 自然宁静
C. 繁忙生活 -
诗的结尾提到了“五言吾老矣”,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感慨? A. 时间流逝
B. 创作难度
C. 家庭和睦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黄庭坚的《喜知命弟自青原归》与王维的《鹿柴》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黄庭坚更侧重于家庭与生活的细腻描绘,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二者各有千秋,体现了宋代诗人的多元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黄庭坚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