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旧隐无何别,归来始更悲。
难寻白道士,不见惠禅师。
草径虫鸣急,沙渠水下迟。
却将波浪眼,清晓对红梨。
白话文翻译
我在隐居时与世隔绝,离别之情难以言表,归来后却更感悲伤。难以寻觅那位白道士,连惠禅师也不见踪影。小路上虫鸣声急促,沙渠里的水流却缓慢而迟滞。只好对着波浪的眼睛,清晨时分与红梨静静对望。
注释
- 旧隐:指隐居的生活。
- 白道士:道教的高人,寻求智慧和指点的人。
- 惠禅师:可能指佛教的高僧,象征着智慧与内心的宁静。
- 草径虫鸣:小路上虫鸣声,传达出一种自然的生机。
- 沙渠水下迟:沙渠中的水流缓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波浪眼:比喻波光粼粼的水面,传达出一种静谧的心境。
- 红梨:象征着美好而又易逝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时期著名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脱俗、意象丰富而被后世推崇。李商隐的诗多涉及爱情、人生哲理以及对社会的思考,风格常带有朦胧与感伤。
创作背景
《归来》创作于李商隐隐居生活的晚期,诗中反映了他对归隐生活的思考,以及在归来后对人生、友人的思念和内心的孤寂感。
诗歌鉴赏
《归来》是李商隐的一首富有深意的诗作,字里行间透出一种惆怅与无奈。诗的开头“旧隐无何别,归来始更悲”,以极简的语言揭示了作者隐居生活的孤独与离别的苦楚,归来后的悲伤更是加重了这种感受。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高人白道士和惠禅师的渴望,仿佛在追求一种精神寄托。
“草径虫鸣急,沙渠水下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将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急切对比,虫鸣的急促与水流的迟缓形成鲜明对照,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焦虑。最后两句“却将波浪眼,清晓对红梨”,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无奈。波浪的眼睛与红梨的对望,既是对美的感叹,也是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展现了李商隐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旧隐无何别:表达了离开隐居生活的难舍之情。
- 归来始更悲:归来后反而感到更加悲伤,暗示隐居生活的孤独。
- 难寻白道士:渴望找到能指引自己的高人,体现了对智慧的追求。
- 不见惠禅师:表达对佛教高僧的尊重与向往,反映了对精神寄托的追求。
- 草径虫鸣急:自然的声音,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 沙渠水下迟:水流缓慢,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无奈。
- 却将波浪眼:波光粼粼的水面,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思索。
- 清晓对红梨:与自然美好的事物对视,传递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波浪眼”比喻水面,形象生动。
- 对仗:如“虫鸣急”和“水下迟”,形成鲜明的对比,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 拟人:虫鸣与水流的描写,使自然生动起来,增强了诗的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归来的感伤、对高人智慧的渴求以及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反映了孤独与无奈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道士:象征智慧与指导,代表着追求真理的愿望。
- 惠禅师: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启迪,代表着对精神寄托的渴望。
- 草径虫鸣:代表自然生机与生命的活力。
- 沙渠水下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波浪眼: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思索。
- 红梨:象征美好的事物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道士”象征什么? A) 友人
B) 智慧与指导
C) 孤独 -
“草径虫鸣急,沙渠水下迟”的含义是什么? A) 生命的活力与时间的流逝
B) 自然的宁静
C) 诗人的快乐 -
诗人对“惠禅师”的渴望体现了什么?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对精神寄托的渴望
C) 对名利的看重
答案
- B) 智慧与指导
- A) 生命的活力与时间的流逝
- B) 对精神寄托的渴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商隐 vs. 杜甫: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李商隐常常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而杜甫则多关注社会现实与人间疾苦。可以通过《归来》和《月夜忆舍弟》进行对比,探讨两者在情感上的异同。
参考资料
- 《李商隐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欣赏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