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寿州宋待制九题其七齐云亭》

时间: 2025-01-06 08:02:22

城隅结危栋,仿佛凌烟霓。

平观飞雨来,俯窥巢禽栖。

浩荡孤思发,幂历蔓草齐。

长安去不远,何言西北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梅尧臣的《和寿州宋待制九题其七齐云亭》

城隅结危栋,仿佛凌烟霓。
平观飞雨来,俯窥巢禽栖。
浩荡孤思发,幂历蔓草齐。
长安去不远,何言西北迷。

白话文翻译:

在城墙的角落上,搭建了危楼,仿佛在云霓之上。
静静地看着飞雨降临,俯视着鸟儿栖息的巢穴。
我心中的思绪浩荡而起,草木繁茂,蔓延成一片。
长安的距离并不远,何必提及西北的迷惘。

注释:

  • 城隅:城墙的角落。
  • 危栋:高耸的建筑。
  • 凌烟霓:形容建筑高耸入云,似烟似彩虹。
  • 平观:静静地观望。
  • 飞雨:指雨水从空中落下。
  • 巢禽栖:鸟类栖息的巢穴。
  • 浩荡孤思:内心孤独的思绪浩荡而起。
  • 幂历:形容繁茂的样子。
  • 蔓草齐:蔓生的草木繁茂。
  • 长安:古都,象征繁华与希望。
  • 西北迷:指向西北的迷失与困惑。

典故解析:

长安是指唐代的都城,象征着繁华与希望。诗中提到的“西北迷”可能指的是对理想的迷失或对远方的惆怅,暗含诗人内心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白石,宋代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独特的艺术技巧闻名,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梅尧臣在外游历时,表达他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以及内心的孤独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文精神的追求与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开头两句描绘了高耸的建筑与天际的雨,营造出一种超然的氛围,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接下来的句子则转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孤独的思绪与对生命的反思。最后两句则是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长安的象征不仅是地理上的距离,更是心灵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呈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城隅结危栋:在城的角落搭建了一座高楼,暗示着一种孤独与险峻。
  2. 仿佛凌烟霓:高楼似乎高耸入云,象征着理想的追求。
  3. 平观飞雨来:静静地注视着从空中落下的雨,表现出一种宁静与思索。
  4. 俯窥巢禽栖:低头看着鸟儿栖息的地方,反映出对自然的观察与关怀。
  5. 浩荡孤思发:内心的思绪如海浪般汹涌,展现了诗人的孤独感。
  6. 幂历蔓草齐:草木繁茂,象征着生命的力量与生机。
  7. 长安去不远:暗示着希望与理想并不遥远。
  8. 何言西北迷:质疑对迷惘的执念,反映出内心的挣扎与追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高楼比作云霓,增添了诗的意境。
  • 对仗:前后句式的对称,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城隅:象征孤独与隔绝。
  • 危栋:代表理想与追求的高远。
  • 飞雨:象征变幻与生命的无常。
  • 巢禽:代表自然与生命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长安去不远”的意思是: A. 长安很远
    B. 长安并不遥远
    C. 长安是理想
    D. 长安是梦境

  2. “浩荡孤思发”中的“浩荡”形容的是: A. 思绪如海浪般汹涌
    B. 思绪如风般轻盈
    C. 思绪如雨般细腻
    D. 思绪如鸟般自由

  3. 诗中的“危栋”象征着: A. 安全的居所
    B. 孤独的心境
    C. 美好的理想
    D. 生活的繁忙

答案: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相比王维的《山居秋暝》,梅尧臣的作品更侧重于抒发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而王维则通过山水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皆为宋诗的瑰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梅尧臣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