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海棠)》

时间: 2025-01-07 22:53:56

绿染晓云冉冉,红酣清雾冥冥。

银簪悬烛锦官城。

困倚墙头半影。

雨后遍饶艳冶,燕来同作清明。

更深犹唤玉靴笙。

不管西池露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海棠)
作者: 李莱老 〔宋代〕
绿染晓云冉冉,红酣清雾冥冥。
银簪悬烛锦官城。困倚墙头半影。
雨后遍饶艳冶,燕来同作清明。
更深犹唤玉靴笙。不管西池露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的美丽景象,淡淡的绿色云彩在空中飘浮,红色的花朵在清雾中显得格外迷人。银簪点缀着烛光,映照着繁华的锦官城。我困倚在墙头,半身影子在上面。雨后的景色愈加艳丽,燕子来到这里,和我一起享受这清明的时光。夜深了,我还在呼唤着玉靴和笙乐,不在乎西池的露水有多寒冷。

注释:

  • 冉冉:形容轻柔慢慢的样子。
  • 红酣:指花朵在清雾中显得鲜艳如醉。
  • 银簪:点缀的饰物,象征美丽。
  • 锦官城:古成都,因其锦绣繁华而得名。
  • 半影:指人影的一半,表现出诗人的孤独感。
  • 艳冶:指美丽的花草,形容色彩鲜艳。
  • 清明:传统节日,象征春天的生机。
  • 玉靴笙:玉制的靴子和笙乐器,象征高雅的生活和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莱老,字子华,号山人,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海棠花开,诗人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西江月(海棠)》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春天的图景,诗人通过丰富的色彩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生机盎然的场景之中。开篇的“绿染晓云冉冉,红酣清雾冥冥”,通过对色彩的细致描绘,展现了春天的柔和与生机。接下来的“银簪悬烛锦官城”,不仅描写了美丽的城市景象,更隐含着诗人对繁华生活的向往。

诗中“困倚墙头半影”一句,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沉思,仿佛在静静地观察着周围的美景,内心却有着难以言说的情感。随着“雨后遍饶艳冶,燕来同作清明”,诗人将春天的生机与个人的情感相结合,燕子的到来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末尾的“不管西池露冷”,则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无畏与追求,即使环境再寒冷,心中依然有着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交织,展现了一种恬淡而又充满生机的生活态度,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绿染晓云冉冉:晨曦中的云彩被绿色的植物染上,轻柔飘动。
  2. 红酣清雾冥冥:红色的花朵在清雾中显得迷醉而深沉。
  3. 银簪悬烛锦官城:银色的簪子点缀着烛光,映衬出锦官城的繁华。
  4. 困倚墙头半影:诗人在墙头倚靠,留下半个身影,表现孤独。
  5. 雨后遍饶艳冶:雨后大地生机勃勃,花草愈加鲜艳。
  6. 燕来同作清明:燕子飞来,与诗人共同享受清明的气息。
  7. 更深犹唤玉靴笙:夜深时仍在呼唤玉靴与笙乐,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8. 不管西池露冷:不顾西池的露水多么寒冷,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无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银簪悬烛”,将自然美与人造物结合,增强了美感。
  • 拟人:燕子“同作清明”,赋予燕子人的情感。
  • 对仗:上下句之间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的情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棠:象征春天的美丽与爱情。
  • 银簪:象征着华美与精致。
  • 燕子:春天的使者,象征生机与希望。
  • 清明:象征着生机与清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银簪悬烛”意指什么? a) 银色的簪子与烛光
    b) 银色的船
    c) 银色的月亮

  2. 诗句“更深犹唤玉靴笙”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b) 对夜晚的恐惧
    c) 对过去的怀念

  3. 诗中提到的“西池露冷”有什么象征意义? a) 寒冷的环境
    b) 对生活的无畏
    c) 对爱情的失落

答案:

  1. a) 银色的簪子与烛光
  2. a) 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3. b) 对生活的无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诗词对比: 对比李白的《静夜思》,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美景的赞美,但李白更多地表达了孤独与思乡,而李莱老则通过春天的景象展现了生机与希望。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李莱老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