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解舟四首》

时间: 2025-01-07 23:13:54

两岸千千万万峰,看来冷白复寒红。

人言雪岭非银岭,三日晴光晒不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兰溪解舟四首
作者: 杨万里〔宋代〕

两岸千千万万峰,
看来冷白复寒红。
人言雪岭非银岭,
三日晴光晒不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兰溪两岸的山景。远处的山峰层叠成千上万,冷冷的白色和寒冷的红色交织在一起。有人说这些雪岭并不是银色的山岭,但是即使三天的晴天也无法将它们融化。

注释:

  • 千千万万峰:形容山峰数量众多,气势磅礴。
  • 冷白复寒红:描述山峰的颜色,白色和红色交错,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 雪岭:指被雪覆盖的山岭。
  • 银岭:用来比喻雪山,因雪的颜色像银。
  • 三日晴光:三天的阳光照射。
  • 晒不融:阳光照射也无法融化积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他的诗歌常以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自然环境的变化,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山水描绘,展现了兰溪周围的自然风光。诗人在描写山峰时,使用了“千千万万峰”的夸张手法,突显出景色的壮丽。冷白与寒红的对比,既描绘了山峰的色彩,也传达出一份清冷的气息,仿佛让人感受到寒风袭来的冷意。诗中提到的“雪岭非银岭”,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述,更是对人们观念的挑战,提出了对自然的深刻反思。诗的最后一句“晒不融”则表达了阳光的无力与大自然的恒久,增强了诗的哲理意味。整体来看,诗歌既有形象的美感,又蕴含着深刻的思考,显示了杨万里对自然的热爱及其深厚的文学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两岸千千万万峰:描绘了兰溪两岸的山峰,数量众多,展现出自然的壮丽。
  2. 看来冷白复寒红:山峰的颜色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冷白与寒红的色调增强了景色的视觉冲击。
  3. 人言雪岭非银岭:这句引入了人的观点,表示对山峰的不同看法,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4. 三日晴光晒不融:即使有阳光,山上的雪依然不化,暗示了自然的力量和永恒。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雪岭比作银岭,形象生动。
  • 对仗:如“冷白复寒红”,形成了音韵的和谐。
  • 夸张:如“千千万万峰”,增强了山的壮观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同时也暗示了人类面对自然的渺小与无力。自然的美和力量是永恒的,反映了诗人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山峰:象征自然的雄伟与永恒。
  2. 雪岭:象征纯洁与寒冷,代表着自然的严酷。
  3. 阳光:象征希望与温暖,但在此又显得无力,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杨万里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冷白复寒红”描绘了什么?

    • A. 水面
    • B. 山峰
    • C. 花朵
    • D. 树林
  3. 诗歌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

    • A. 自然的美
    • B. 人类的渺小
    • C. 阳光的温暖
    • D. 雪的力量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自然描写与王维的山水诗有相似之处,前者偏重于景色的细腻描绘,后者则更注重情感的抒发与哲理的思考。两者都展现了宋代诗歌在自然描写上的成就。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杨万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