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吕令圣与》
时间: 2025-01-07 23:13: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别吕令圣与
作者:杨万里 〔宋代〕
一门三相千子孙,
后有公家前诸袁。
有治国谱无县谱,
种爱在堂铭在门。
谁能不徼鬻爵恩,
民乃不识田亩钱。
姓名堕在诸公口,
去去云霄稳著鞭。
三年为寮无间然,
公行何得搀吾先。
取别当愁今更喜,
定知同醉西湖莲。
白话文翻译:
在一个家庭里有三位宰相,子孙繁多;
后面是公家的,前面是袁氏的。
有治国的谱系,却没有县里的谱系;
种下的爱在厅堂铭刻,门上也有铭文。
谁能不贪图爵位的恩宠,
百姓却不懂得田地和金钱。
名字都落在众人嘴里,
远去的云霄稳稳地驾驭着马鞭。
三年在这寓所中无所不在,
你怎么能扶持我的前辈呢?
告别时本该愁苦,如今却更为喜悦,
我知道我们定会在西湖的莲花下共醉。
注释:
- 三相:指三位宰相,古代中国的最高官职之一。
- 公家:指的是公族或名门望族。
- 治国谱:治国的家族谱系。
- 种爱:种下的情感或爱好。
- 徼鬻:指投机取巧,谋取个人利益。
- 田亩钱:指农田的收入和钱财。
- 云霄:指高空,象征远行或高处。
- 公行:指公共事务或公职。
- 搀:扶持、搀扶。
- 愁今更喜:告别时虽然愁苦,但此时却感到喜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著名诗人,徽州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作品多以白话而闻名。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送别吕令圣与》写于杨万里与吕令圣分别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时事的思考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诗中提及的家族、士人与百姓的关系,折射出社会的复杂与变化。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描绘吕令圣的高贵出身和理想,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反思。诗的开头以“门三相千子孙”引出吕令圣的家世,表达出对其背景的敬仰,同时也引发了对权力与利益的思考。接着,诗中提到的“有治国谱无县谱”,暗示了社会的复杂性和对传统家族观念的批判,体现了作者对政治与个人价值的深刻理解。
诗人在最后两句中转折,表现出告别时的心情变化,从最初的愁苦转为喜悦,表明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用“定知同醉西湖莲”作为结尾,不仅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门三相千子孙:描绘吕令圣的家世显赫,背景深厚。
- 后有公家前诸袁:强调家族的广泛影响力,反映社会阶层。
- 有治国谱无县谱:对比治国的家族谱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暗示社会不公。
- 种爱在堂铭在门:表达家庭文化与情感的延续。
- 谁能不徼鬻爵恩:反思权力与利益的关系,质疑人性的贪婪。
- 民乃不识田亩钱:强调普通百姓对生活的无知与困苦。
- 姓名堕在诸公口:名声被众人所谈论,暗示名望与权势的影响力。
- 去去云霄稳著鞭:描绘远行的场景,象征着前途的未知。
- 三年为寮无间然:回忆与吕令圣共同生活的岁月。
- 公行何得搀吾先:表达对朋友的依依不舍。
- 取别当愁今更喜:告别的心情变化,从愁苦转为喜悦。
- 定知同醉西湖莲:期望未来重聚的美好愿景。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有治国谱无县谱”,前后对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云霄”与“鞭”的描写,传达出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 夸张:如“一门三相千子孙”,强调家族的显赫地位。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送别、友情、理想与社会现实展开,体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思考,展现出深刻的历史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相:象征着权力与地位。
- 西湖莲:象征美好与和谐,隐喻着友谊的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云霄”象征什么? A. 高处的自由
B. 田地的丰收
C. 家庭的荣耀
答案:A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友情的珍视与人生的追求
B. 个人的奋斗与理想
C. 社会的变迁与历史
答案:A -
“一门三相千子孙”中的“三相”指的是? A. 三个家庭
B. 三位宰相
C. 三个朋友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友人》:王维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送别吕令圣与》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表现了离别的情感,但前者更强调社会现实与个人理想,后者则侧重于对友人的怀念与祝福。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唐宋诗词导读》
以上内容涵盖了《送别吕令圣与》的多方面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情感与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