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 其一》

时间: 2025-01-04 07:57:29

翠竹修篁近满林,建牙排戟日萧森。

玄蝉不受槐间暑,铁马时嘶院外阴。

一榻羲皇高枕梦,数弦周孔对琴心。

蒲葵葛袂寻常月,閒却秦娥捣素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翠竹修篁近满林,
建牙排戟日萧森。
玄蝉不受槐间暑,
铁马时嘶院外阴。
一榻羲皇高枕梦,
数弦周孔对琴心。
蒲葵葛袂寻常月,
閒却秦娥捣素砧。

白话文翻译:

满林的翠竹高耸,像是修长的篁竹,阳光下显得萧条而冷清。夏日的蝉鸣并未受到槐树下的炎热影响,偶尔听到院外铁马的嘶鸣声。卧榻之上,仿佛在羲皇的梦中高枕而卧,几根琴弦与周公对话琴心。蒲葵叶下,轻飘的衣袂在寻常的月光下摇曳,惬意地与秦娥一起捣制白色的素砧。

注释:

  • 翠竹:指青翠的竹子。
  • 修篁:修长的竹子。
  • 建牙排戟:形容竹林整齐而有气势,像是排成阵势的武器。
  • 玄蝉:一种蝉,色黑,鸣叫声清脆。
  • 铁马:指马匹,可能是作战用的马。
  • 羲皇:指古代的皇帝,传说中的黄帝。
  • 周孔:指周朝的孔子,象征着文人雅士。
  • 蒲葵:一种植物,叶子宽大,常用于遮阳。
  • 秦娥:指的是古代的女工,捣制米或其他粮食的女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勋(1490年-1564年),字孟青,号季山,明代诗人,擅长诗词,文风清新,意境深远。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创作背景:

《秋兴 其一》创作于明代,正值秋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们生活,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秋天的气息渗透在诗中,展现出诗人沉静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秋兴 其一》以清新的意象和宁静的情感为特点,展示了秋天的自然景色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中的“翠竹修篁近满林”一句,首先引入了一幅竹林的画面,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竹子的修长和整齐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理想追求。接着“建牙排戟日萧森”,通过对竹子的描绘,暗示了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顽强。

“玄蝉不受槐间暑,铁马时嘶院外阴”,这一句则转向了生动的场景描写,蝉的鸣叫声和马的嘶鸣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秋日的声音画面,展现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气息。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

后半部分“一榻羲皇高枕梦”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状态,仿佛在羲皇的梦境中,感受着高枕无忧的惬意。最后的“蒲葵葛袂寻常月”,则将诗人对生活的向往与宁静的月光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悠然自得的情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翠竹修篁近满林:描绘竹林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2. 建牙排戟日萧森:竹子整齐而有气势,营造出一种肃穆的氛围。
  3. 玄蝉不受槐间暑:蝉鸣声清脆,不因炎热而减弱,象征生命的坚持。
  4. 铁马时嘶院外阴:马儿在院外嘶鸣,增添了动感。
  5. 一榻羲皇高枕梦:梦境中的安闲,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
  6. 数弦周孔对琴心:与古代圣人对话,暗示诗人与历史的联系。
  7. 蒲葵葛袂寻常月:在月光下,生活的恬淡与宁静相映成趣。
  8. 閒却秦娥捣素砧:与女子一起捣制米,体现了生活的平淡和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比作武器,形象地表现出竹林的气势。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对仗工整,增加了音乐感。
  • 拟人:将自然界的声音赋予生命,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明代知识分子的生活理想和情感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子:象征高雅、坚韧。
  • :生命力的象征,代表夏天的气息。
  • :象征力量和动感。
  • 月光:代表宁静、恬淡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诗中提到的“玄蝉”是指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鸟
    C. 一种蝉
    D. 一种树

  3.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忧愁
    B. 追求安逸
    C. 激烈
    D. 无所谓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杜甫
  • 《夜泊牛津》-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秋夕》描写了秋天的孤寂与忧伤,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 李白的《夜泊牛津》则通过对夜晚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由和人生的追求,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