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二首 其二》

时间: 2024-09-19 21:34:45

古人急于仕,每择分所安。

愿为赵魏老,不作滕薛官。

今人不量力,临老当繁难。

少见咏淇澳,甚多歌伐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人急于仕,每择分所安。 愿为赵魏老,不作滕薛官。 今人不量力,临老当繁难。 少见咏淇澳,甚多歌伐檀。

白话文翻译:

古人急于做官,总是选择那些安稳的职位。 宁愿成为赵魏的老臣,也不愿做滕薛的小官。 现在的人不自量力,到了老年还要面对繁重的困难。 很少有人歌颂淇澳的美景,却有很多人歌颂伐檀的艰辛。

注释:

  • 急于仕:急于做官。
  • 分所安:安稳的职位。
  • 赵魏老:指赵国和魏国的重臣,比喻高位。
  • 滕薛官:指滕国和薛国的小官,比喻低位。
  • 不量力:不自量力。
  • 临老当繁难:到了老年还要面对繁重的困难。
  • 咏淇澳:歌颂淇澳的美景。
  • 歌伐檀:歌颂伐檀的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舜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时政的关切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通过对比古人与今人的不同态度,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人与今人对待仕途的不同态度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古人选择安稳的职位,宁愿做重臣也不愿做小官,而今人却不自量力,到了老年还要面对繁重的困难。诗中“愿为赵魏老,不作滕薛官”一句,既表达了对高位重臣的向往,也隐含了对小官的轻视。而“少见咏淇澳,甚多歌伐檀”则进一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现实社会中人们追求名利、忽视美好事物的批判。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古人急于仕,每择分所安。

    • 古人急于做官,总是选择那些安稳的职位。
    • 表达了古人对仕途的慎重选择和对安稳生活的向往。
  2. 愿为赵魏老,不作滕薛官。

    • 宁愿成为赵魏的重臣,也不愿做滕薛的小官。
    • 通过对比,表达了对高位重臣的向往和对小官的轻视。
  3. 今人不量力,临老当繁难。

    • 现在的人不自量力,到了老年还要面对繁重的困难。
    • 批评了今人不自量力的态度,以及这种态度带来的后果。
  4. 少见咏淇澳,甚多歌伐檀。

    • 很少有人歌颂淇澳的美景,却有很多人歌颂伐檀的艰辛。
    • 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现实社会中人们追求名利、忽视美好事物的批判。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古人与今人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对现实的反思和对理想的追求。
  • 比喻:用“赵魏老”和“滕薛官”比喻高位和低位,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通过对比古人与今人的不同态度,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赵魏老:象征高位重臣,代表理想中的职位。
  • 滕薛官:象征低位小官,代表现实中的职位。
  • 淇澳:象征美好的自然景观,代表理想中的美好事物。
  • 伐檀:象征艰辛的劳作,代表现实中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愿为赵魏老,不作滕薛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A. 对高位重臣的向往 B. 对小官的轻视 C. 对现实的满足 D. 对理想的放弃

  2. 诗中“少见咏淇澳,甚多歌伐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A. 对美好事物的忽视 B. 对艰辛劳作的赞美 C. 对现实社会的满足 D. 对理想境界的放弃

答案: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词对比:

  • 张舜民《山阳二首》与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两首诗都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舜民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杜甫诗选》:收录了杜甫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