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适游真如寺》
时间: 2025-01-08 03:17: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王适游真如寺
作者: 苏辙 〔宋代〕
江上春雨过,城中春草深。
扰扰市井尘,悠悠溪谷心。
东郊大愚山,自古檐卜林。
微言久不闻,坠绪谁常寻。
道俗数百人,请闻海潮音。
斋罢车马散,万籁俱消沉。
新亭面南山,积雾开重阴。
萧然偶有得,怀抱方愔愔。
我坐米盐间,日被尘垢侵。
不知山中趣,强作山中吟。
白话文翻译
江上刚下过春雨,城里的春草生得很茂盛。
市井的喧闹让人心烦,溪谷的恬静让我心中悠然。
东郊的大愚山,自古以来就有屋檐下的树林。
微妙的道理久未有人提及,失去的思绪又有谁来寻找?
道士和俗人有几百人,来请教海潮的声音。
斋戒过后车马散去,万物的声音都陷入沉寂。
新亭对着南山,浓雾笼罩着重重阴云。
偶尔在萧条中有所领悟,心中却依然感到平静。
我坐在米盐的小店里,阳光被尘垢侵袭。
不知道山中的趣味,只能勉强作山中吟唱。
注释
- 扰扰:指嘈杂、纷扰。
- 悠悠:形容悠闲、安静的样子。
- 微言:指细微的道理或言辞。
- 坠绪:失去的思绪。
- 斋:指斋戒,表示一种清净的状态。
- 万籁俱消沉:指一切声音都沉寂下来。
- 愔愔:形容心情平静、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字子瞻,号涪翁,北宋著名诗人、文人,苏轼的弟弟。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对政治的参与而闻名。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春天,描绘了江边的春雨、城中的春草以及诗人游历真如寺的心境。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喧嚣与个人内心的宁静,表达了对道理与人际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苏辙的这首《次韵王适游真如寺》充满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态度的深刻反思。开篇便以“江上春雨过,城中春草深”引入,展现出春天的景象,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却将目光转向市井的喧嚣与内心的宁静之间的矛盾,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中提到“微言久不闻,坠绪谁常寻”,表明了对社会现实的失望与对精神世界的渴求。接着,诗人以“道俗数百人,请闻海潮音”引出道士与俗人的对话,似乎在探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与内心情感的交织,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透彻理解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在“萧然偶有得,怀抱方愔愔”中,诗人终于在纷繁的世事中寻得一份宁静,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江上春雨过:描绘春雨过后的江面,清新湿润。
- 城中春草深:城市中春草茂盛,生机盎然。
- 扰扰市井尘:市井的喧闹和尘埃,让人心烦。
- 悠悠溪谷心:溪谷的宁静,令人心旷神怡。
- 东郊大愚山:描述东郊的大愚山,古老而宁静。
- 微言久不闻:细微的道理,似乎无人问津。
- 坠绪谁常寻:失去的思绪,谁来寻找?
- 道俗数百人:许多道人和世俗人汇聚一处。
- 请闻海潮音:想要聆听海潮的声音,象征内心的向往。
- 斋罢车马散:斋戒结束后,车马散去,象征清净。
- 万籁俱消沉:所有声音都沉寂,内心愈显宁静。
- 新亭面南山:新亭子面向南边的山。
- 积雾开重阴:浓雾笼罩,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
- 萧然偶有得:在寂静中偶尔有所领悟。
- 怀抱方愔愔:心中感到平静而安宁。
- 我坐米盐间:在小店中,环境简陋。
- 日被尘垢侵:阳光被尘土遮蔽,暗示生活的困扰。
- 不知山中趣:对山中趣味无从知晓。
- 强作山中吟:勉强地作吟咏,表明一种无奈。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扰扰市井尘,悠悠溪谷心”,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社会的喧嚣与自然的宁静进行对比,揭示内心的矛盾。
- 拟人:如“微言久不闻”,赋予“微言”情感,表达失落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喧嚣社会的失落与对内心宁静的向往,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内心与外界的复杂关系。
意象分析
- 江: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力量。
- 春雨:代表着新的开始与生机。
- 市井:暗示社会的喧嚣与纷扰。
- 溪谷: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 大愚山:代表着古老的智慧与自然的永恒。
- 海潮音:象征着对自然与内心深处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江上春雨过”,这句话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江水的流动
- B. 春天的景象
- C. 雨后的寂静
-
“扰扰市井尘”的意思是?
- A. 形容城市的繁华
- B. 形容城市的喧嚣
- C. 形容城市的宁静
-
诗中提到的“微言”指的是什么?
- A. 细微的道理
- B. 诗人的感悟
- C. 社会的喧闹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与人生的哲思,但更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静夜思》: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孤独的情感,暗含对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苏辙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