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唐兴寺观蔷薇花,同诸公饯陈明府》

时间: 2025-01-03 23:06:30

忽惊红琉璃,千艳万艳开。

佛火不烧物,净香空徘徊。

花下印文字,林间咏觞杯。

群官饯宰官,此地车马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忽惊红琉璃,千艳万艳开。
佛火不烧物,净香空徘徊。
花下印文字,林间咏觞杯。
群官饯宰官,此地车马来。

白话文翻译:

突然被红色的琉璃花惊艳,五光十色的花朵竞相开放。
佛火不会烧毁这些花,清香在空中徘徊。
在花下留下文字,在林间吟咏酒杯。
众官员为宰官送别,此地车马熙熙攘攘。

注释:

字词注释:

  • 琉璃:一种透明的玻璃,常用于比喻鲜艳的色彩。
  • 佛火:佛教象征,表示佛法的光辉或智慧。
  • 觞杯:古代饮酒的杯子,常用于宴会上。
  • 群官饯宰官:指众多官员为宰相或地方官员送行的情景。

典故解析:

  • 此诗提到的“佛火”与佛教文化相关,传达出一种宁静、清净的氛围。
  • “花下印文字”暗示着在美丽的自然景象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唐代诗人,以其激昂的个性和深刻的反思著称。他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作品,也有细腻柔和的诗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溧阳唐兴寺,正值春花烂漫之际,诗人与众公共同送别陈明府,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歌鉴赏:

《溧阳唐兴寺观蔷薇花,同诸公饯陈明府》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相融合的诗。首句“忽惊红琉璃,千艳万艳开”,用“琉璃”比喻花的鲜艳,表现出春天的绚丽多彩和生命的活力。接下来的“佛火不烧物,净香空徘徊”,展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暗示花的美与佛教的清净相结合,体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

诗中“花下印文字,林间咏觞杯”,描绘出诗人在美丽花丛中的吟咏,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与友人共饮的情景,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最后一句“群官饯宰官,此地车马来”,则表现出送别的场景,热闹的氛围与自然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整首诗通过对花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与对生活的热爱,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忽惊红琉璃”:突如其来的惊喜,形容花色鲜艳,令人惊叹。
  • “千艳万艳开”:花朵多姿多彩,形容花开繁盛,生机勃勃。
  • “佛火不烧物”:强调佛教的清净与慈悲,暗示这些花不会被世俗所玷污。
  • “净香空徘徊”:清香在空中漂浮,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 “花下印文字”:在花下留下文字,表示对这美好时刻的铭记。
  • “林间咏觞杯”:在林间吟咏,饮酒作乐,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情境。
  • “群官饯宰官”:众多官员为即将离去的宰官送别,体现出人际间的情谊。
  • “此地车马来”:描绘出送别的热闹场景,象征社会的繁荣与人际交往的密切。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琉璃”形容花的色彩,增强了感观的生动性。
  • 对仗:如“群官饯宰官”与“此地车马来”,形成了工整的对仗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春天的美丽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不舍,体现出一种和谐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蔷薇花:象征着美好、爱情与生命的短暂。
  2. 净香:代表着清新、纯净的氛围,暗示了心灵的宁静。
  3. 觞杯:象征着友谊与欢聚,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4. 车马:代表着繁华与社交的忙碌,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活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红琉璃”比喻了什么?
    A. 红色的玻璃
    B. 鲜艳的花朵
    C. 佛教的象征
    D. 酒杯

  2. 诗中“群官饯宰官”反映了什么样的场景?
    A. 独自饮酒
    B. 众人送别
    C. 花开盛景
    D. 林间吟唱

  3.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友人的送别
    C. 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D. 以上都是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美,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李白《月下独酌》:在自然美景中表达对友谊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孟郊与王维的诗都强调自然,但孟郊更注重人与自然的互动,而王维则更偏向于自然的宁静与人内心的沉思。
  • 可以将孟郊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杜甫的诗更多地反映社会动荡中的忧愁,而孟郊则表现出对友人的关心与自然美的享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 《唐代诗人孟郊的生平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