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桥》

时间: 2025-01-04 10:08:04

法𤁴瘴疠乡,六月旱烁石。

榆柳秋不枯,蛇虺冬不蛰。

长桥坐清虚,足以度朝夕。

汲井埋深盆,芙蕖间红白。

幽香自氲氛,南薰为披拂。

虽无十丈花,有藕亦如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法瘴疠乡,六月旱烁石。
榆柳秋不枯,蛇虺冬不蛰。
长桥坐清虚,足以度朝夕。
汲井埋深盆,芙蕖间红白。
幽香自氲氛,南薰为披拂。
虽无十丈花,有藕亦如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气候恶劣的地方,六月的高温让石头都变得炙热。尽管榆树和柳树在秋天也不枯萎,蛇和蛙在冬天也不蛰伏。长长的桥坐落在清幽的环境中,足以让我悠然度过早晚时光。井水汲取埋藏在深盆中,芙蕖的花间红白相间。幽幽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南风轻拂,带来舒适的气息。虽然这里没有十丈高的花朵,但莲藕也是甜蜜的存在。

注释

  • 法瘴疠乡:指气候恶劣、瘴气重的地方。
  • 榆柳:榆树和柳树,常用来象征生机。
  • 蛇虺:蛇和蛙,通常指在冬天蛰伏的动物。
  • 长桥:指一座长的桥,象征通往宁静的地方。
  • 芙蕖:荷花。
  • 氲氛:弥漫的香气。
  • 南薰:南风,象征温暖与舒适。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法瘴疠乡”可能与古代流行的瘴疠病有关,这种病常常在湿热的地区流行,反映了作者对环境的深刻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介,宋代诗人,生平鲜有记载,但其作品在当时颇具影响力,尤其擅长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炎热的夏季写成,反映了作者对所处环境的感受以及对自然美的向往。

诗歌鉴赏

《芙蓉桥》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一个气候恶劣却又不乏生机的地方。诗的开头用“法瘴疠乡”二字,直接引出环境的恶劣,紧接着描述了榆柳和蛇虺的状态,暗示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命仍然顽强存在。长桥的意象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仿佛能让人暂时忘却外界的困扰。接下来的“汲井埋深盆,芙蕖间红白”则突出了自然的美,特别是莲花的清丽。诗的最后几句通过南风的描绘,增添了诗的柔和气息,显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视。整首诗在描写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欣慰,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法瘴疠乡:引入恶劣的环境,设定诗歌基调。
  • 六月旱烁石:描绘酷热天气,带出环境的艰苦。
  • 榆柳秋不枯:展现生命力,暗示自然的韧性。
  • 蛇虺冬不蛰:强调环境的特殊,生物的适应性。
  • 长桥坐清虚:营造宁静的氛围,表现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足以度朝夕:传达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 汲井埋深盆:描写生活细节,增强真实感。
  • 芙蕖间红白:突出莲花的美丽,象征纯洁。
  • 幽香自氲氛:表达自然的香气,增添诗的意境。
  • 南薰为披拂:传递温暖舒适的感觉,象征幸福。
  • 虽无十丈花:表达对美的渴望,但也显示出现实的局限性。
  • 有藕亦如蜜:强调莲藕的美好,暗示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能找到甜美的事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环境与生命力进行对比,增强诗意。
  • 对仗:如“红白”与“幽香”,增强语言的音乐感。
  • 拟人:使自然景物更富有情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人在逆境中依然能找到美好与宁静的信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芙蕖:象征纯洁、美好。
  • 长桥:象征通往宁静的道路。
  • 南薰:象征温暖与舒适的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法瘴疠乡”是指什么样的地方?

    • A. 平坦的乡村
    • B. 气候恶劣的地方
    • C. 繁华的城市
    • D. 寂静的山谷
  2. 诗中“芙蕖间红白”所指的是什么?

    • A. 玫瑰
    • B. 荷花
    • C. 菊花
    • D. 兰花
  3. 诗中提到的南风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寒冷
    • B. 温暖与舒适
    • C. 风暴
    • D. 干燥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游山西村》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游山西村》:同样描绘自然风光,但更侧重于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 《山居秋暝》:通过秋天的景色表达孤独与思考,与《芙蓉桥》有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