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艳发朱光里,丛依绿荫边。
夕同山蕣落,午并海榴燃。
幽馥流珍簟,鲜辉照藻筵。
群芳已谢赏,孤植转成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株盛开的葵花,它艳丽的花瓣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旁边绿荫环绕。傍晚时分,它与山中的晚霞交融,正午时分则与海边的石榴花相映成辉。芬芳的气息弥漫在珍贵的席子上,鲜艳的光辉照耀着藻席。百花已然凋谢,独独这株葵花引起了我们的怜爱。
注释:
- 艳发:艳丽的花朵开放,发出光彩。
- 朱光:红色的光辉,指葵花的颜色。
- 夕同山蕣落:傍晚时分,葵花与山中的晚霞落日交相辉映。
- 午并海榴燃:正午时分,葵花与海边的石榴花相互辉映,呈现出热烈的景象。
- 幽馥:细腻而幽雅的香气。
- 流珍簟:香气弥漫在珍贵的席子上。
- 鲜辉:鲜艳的光辉。
- 藻筵:用水藻铺成的席子,表示一种清雅的场景。
- 群芳已谢赏:百花都已凋谢,失去了赏识的价值。
- 孤植转成怜:这株孤独的葵花反而引起了我们的怜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启(公元 1336- 1373),字季华,号孟云,明代著名的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和变迁之际。高启以葵花为题材,借自然之美表达个人情感,传递对孤独和珍惜的思考。
诗歌鉴赏:
《葵花》是一首充满生动形象和深刻情感的诗作。诗中以葵花为主角,展现了其在大自然中鲜艳夺目的姿态。在艳丽的色彩与香气中,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葵花的美丽,更能体会到诗人对生命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开头的“艳发朱光里”,直接描绘了葵花的绚丽,仿佛让人置身于阳光明媚的花海中。接下来的“夕同山蕣落,午并海榴燃”则通过对比,将葵花的美与自然环境的变化结合起来,展现出花朵在不同光线下的多样魅力。诗中“幽馥流珍簟,鲜辉照藻筵”则传达了花香的芬芳与光辉的灿烂,营造出一种优雅而宁静的氛围。
然而,诗的最后两句“群芳已谢赏,孤植转成怜”则带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尽管周围的花朵已然凋谢,但这株孤独的葵花却因此显得更加引人怜惜。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无常,也暗示了人生的孤独与脆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对孤独的理解,给人以深思与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艳发朱光里:葵花在阳光下开放,显得色彩鲜艳。
- 丛依绿荫边:葵花生长在绿荫环绕的地方,衬托出其美丽。
- 夕同山蕣落:傍晚时分,葵花的颜色与山中的晚霞相互辉映。
- 午并海榴燃:正午时分,葵花与海边的石榴花一起绽放,形成热烈的对比。
- 幽馥流珍簟:香气弥漫在美丽的席子上,给人以清新的感受。
- 鲜辉照藻筵:明亮的光辉照耀着用水藻做成的席子,营造出清雅的氛围。
- 群芳已谢赏:百花都已经凋谢,失去了观赏的价值。
- 孤植转成怜:这株孤独的葵花却反而引起了人们的怜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葵花比作其他花卉,展现它的独特。
- 拟人:通过“孤植转成怜”赋予葵花情感,表现诗人对花的同情。
- 对仗:诗句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葵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孤独的感慨。它提醒我们在繁华退去后,仍要珍视那些孤独而美丽的存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葵花:象征着希望、阳光和美丽。
- 绿荫:代表着生机与庇护。
- 晚霞:象征着短暂的美好与时光的流逝。
- 海榴:象征着热情和热烈的生命力。
- 香气:代表着内在的美和优雅。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的主题,传达了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艳发朱光里”中的“艳”指的是什么?
- A. 美丽
- B. 幽暗
- C. 凋谢
- D. 繁茂
-
诗最后一句“孤植转成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愉快
- B. 绝望
- C. 同情
- D. 忧伤
-
诗中提到的“海榴”指的是哪种花?
- A. 玫瑰
- B. 石榴花
- C. 菊花
- D. 牡丹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高启的《葵花》相比,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但更侧重于山水的宁静与哲思。两者都通过自然表达了深刻的情感,但表现手法与主题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明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