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香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
肠断关山不解说,依依残月下帘钩。
白话文翻译:
香帏随风轻轻摇动,花瓣飘落进入楼中;
高亢的琴声缓缓奏响,带来夜晚的忧愁。
心中肝肠寸断,关山阻隔难以倾诉,
月光依依,洒在下垂的帘钩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香帏:轻薄的香气帷幕,常用于形容女子居所的装饰。
- 高调:指琴声高亢激昂。
- 鸣筝:弹奏古筝,古代乐器。
- 肠断:形容心中悲痛如肠断裂。
- 关山:指遥远的山川,象征阻隔之意。
- 依依:形容月色柔和,带有依恋之情。
- 帘钩:悬挂帘子的钩子,这里用来形容帘子下垂的样子。
典故解析:
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关山”常常被用来象征离别和思念,表达了人物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季凌,号少伯,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边塞诗与咏史诗。他的诗风豪放,语言精炼,常以浓厚的情感和鲜明的意象而著称。
创作背景:
《青楼怨》创作于王昌龄的中年时期,正值唐代社会繁华但又充满矛盾的时期。诗中表现了对离别、思念的细腻感受,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情感困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青楼怨》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展现了浓厚的情感和细腻的意象。开篇“香帏风动花入楼”,将读者引入一个优雅而又略显孤寂的环境,芳香的帷幕随风而动,仿佛暗示了女子的柔情与脆弱。接下来的“高调鸣筝缓夜愁”则通过音乐的节奏与夜晚的气氛相结合,传达出一种静谧而又忧伤的情绪。音乐不仅是情感的寄托,也是一种抒发内心苦闷的方式。
“肠断关山不解说”则把思念与抑郁推向高潮,关山的阻隔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得内心的痛苦难以言说,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最后一句“依依残月下帘钩”通过月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月色的依依不舍与人的孤独感产生呼应,形成一种美丽而又凄凉的意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表现了在优雅环境中潜藏的深沉孤寂,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又有对现实离别的无奈,体现了王昌龄诗歌的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香帏风动花入楼:描绘了女子居所的雅致与温馨,风动香帏带来动感。
- 高调鸣筝缓夜愁:音乐声的高亢与忧愁形成对比,意在表达夜晚的孤独感。
- 肠断关山不解说:表达了因距离而无法倾诉的痛苦,关山象征着内心的隔阂。
- 依依残月下帘钩:月光柔和,渲染出一种惆怅的氛围,帘钩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对过往的留恋。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用“肠断”比喻思念之苦,生动形象。
- 对仗:如“香帏风动”与“高调鸣筝”,展现诗歌的对称美。
- 拟人:将月光描写为依依,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孤独与思念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离别的无奈,反映出作者对情感的敏感与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香帏:象征女子的柔情和生活的美好。
- 鸣筝:代表音乐的抒情与内心的孤独。
- 关山:象征着阻隔与无奈,强调思念的苦楚。
- 残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对过去的留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香帏风动”中“香帏”指的是什么?
- A. 带香味的帷幕
- B. 一种花
- C. 诗人的情感
-
“肠断关山不解说”中“关山”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生活
- B. 距离与阻隔
- C. 自然景色
-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喜悦
- B. 悲伤
- C. 轻松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相见欢》李煜
诗词对比:
- 王昌龄的《青楼怨》与李煜的《相见欢》均表现了对离别的深切思念,前者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与情感流露,后者则通过短小精悍的词句展现出浓烈的情感。两者在表现手法上有所不同,但都渗透着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王昌龄诗集》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