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流人水调子》

时间: 2025-01-03 02:58:16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意思解释

听流人水调子

作者: 王昌龄 〔唐代〕

原文展示: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白话文翻译:

在孤独的小舟上,微弱的月光映照着枫树林,向客人倾诉着那响亮的筝声与他内心的情感。远山的颜色在细雨中重重叠叠,断了的弦收起时,泪痕愈加深重。

注释:

  • 孤舟:指一只孤独的小船,象征孤独和离愁。
  • 微月:微弱的月光,营造出一种寂静和淡淡的哀愁氛围。
  • 鸣筝:弹奏的筝,代表音乐与情感的表达。
  • 岭色:山岭的颜色,描绘出大自然的景象。
  • 断弦:筝弦断了,象征着失去和无法再继续的感情。
  • 泪痕:泪水留下的痕迹,表现出悲伤和思念。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鸣筝”与“泪痕”都可视为古代文人多用的意象,表达对离别和思乡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昌龄,字少白,号子安,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闻名。他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擅长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和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可能写于王昌龄的旅行途中,面对自然美景与内心情感的交织而产生的灵感,体现出他对人生和情感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听流人水调子》是一首以自然景色为背景的抒情诗,诗中通过“孤舟”和“微月”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幽静的氛围,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开篇以“孤舟微月对枫林”描绘出一个孤独的场景,月光洒在枫树林中,给人一种静谧的美感。接着,诗人用“分付鸣筝与客心”表达了对客人的情感倾诉,暗示着音乐与情感的共鸣。后两句“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则通过对山色的描绘,渲染出一种阴郁的气氛,同时“断弦”与“泪痕”的结合,强烈地传达出失去和悲伤的感受。这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王昌龄卓越的艺术才华和对人生苦乐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孤舟微月对枫林”:描绘孤舟在微弱月光下的静谧场景,表现诗人内心的孤独。
    • “分付鸣筝与客心”:通过音乐表达情感,与客人共鸣。
    • “岭色千重万重雨”:山的颜色因雨而变得层叠,更添忧郁。
    • “断弦收与泪痕深”:断弦象征失去,泪痕加深了内心的伤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舟”比作孤独的心灵。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平行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微月”和“泪痕”等意象,传达情感的深度。
  • 主题思想:本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人生孤独和失去的感慨,体现了王昌龄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孤舟:象征孤独和漂泊的生活。
  • 微月:代表孤寂的时光与内心的宁静。
  • 鸣筝:音乐的象征,寄托情感。
  • 岭色:自然景色的变幻,体现心境的变化。
  • 断弦:象征着断裂的感情和往事的不可挽回。
  • 泪痕:悲伤的象征,表现出深切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孤舟”象征什么? A. 友情
    B. 孤独
    C. 财富

  2. “鸣筝”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A. 表达愤怒
    B. 传达情感
    C. 描绘景色

  3. 诗的最后两句主要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兴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王昌龄与李白在抒情方面有相似之处,王昌龄更注重景与情的结合,而李白则更侧重于豪放与奔放的情感表现。两者的作品都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但风格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昌龄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