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吟》

时间: 2025-01-01 13:52:50

如愚复爱诗,木落即眠迟。

思苦香消尽,更深笔尚随。

饥童舂赤黍,繁露洒乌椑。

看却龙钟也,归山是底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愚复爱诗,木落即眠迟。
思苦香消尽,更深笔尚随。
饥童舂赤黍,繁露洒乌椑。
看却龙钟也,归山是底时。

白话文翻译:

我如愚笨的人一样仍然爱好诗歌,树木落叶后我便睡得晚。
思念的苦楚已使香气消散,夜深时我仍然提笔写作。
饥饿的孩子在舂磨红黍,繁密的露水洒落在乌黑的石榴树上。
再看这龙钟的样子,归山的时光究竟是什么时候呢?

注释:

  • 如愚:像愚蠢的人一样。
  • 木落:树木的叶子纷纷落下,暗示秋天的到来。
  • 眠迟:入睡较晚。
  • 思苦:思念的痛苦。
  • 香消尽:香气消失,暗指思念的对象已经不在。
  • 舂赤黍:舂磨红色的黍米,形象描绘农村的生活。
  • 繁露洒:露水洒落,表现清晨的景象。
  • 乌椑:乌黑的石榴树,可能象征着丰收。
  • 龙钟:指年老或衰老,形容身体的虚弱。
  • 归山:回到山中,指归隐或归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字季良,号鲁山,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0年,卒于公元912年。他是一个极具才华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情的表达而受到后人的赞誉。贯休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人情世态,常带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秋夜吟》创作于晚秋时节,正值作者人生的某个阶段,或许是在思考人生和归宿之际。诗中表达了对秋夜的感受以及对生活的思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归隐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贯休的《秋夜吟》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作,诗中渗透着浓厚的哲理思考与自然情感。开篇以“如愚复爱诗”引入,表明了诗人对诗的痴迷与执着,尽管时光流逝,环境变迁,他的热爱未减。木落即眠迟,暗示秋天的到来,生活节奏的放缓,这种景象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流逝与宁静的美好。

“思苦香消尽”,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苦楚。思念的对象似乎已经消失,留给诗人的只有孤寂的夜晚和无尽的思索。接着,诗中描绘了农村的生活场景,饥童舂赤黍,让人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与质朴。繁露洒乌椑,借助露水的描写,增添了夜的清冷与静谧。

最后一句“看却龙钟也,归山是底时”,表达了诗人对老年的感慨与归隐的渴望。整首诗在静谧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思考,深刻而富有诗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如愚复爱诗:表达诗人对诗的热爱,尽管自己并不聪明。
  2. 木落即眠迟:描绘秋天的景象,树木落叶,生活节奏放慢。
  3. 思苦香消尽:思念的痛苦让人感到孤独,香气已无。
  4. 更深笔尚随:到了深夜,诗人仍然在写作,内心的情感无法平息。
  5. 饥童舂赤黍:农村生活的写照,孩子在舂磨食物,体现生活的艰辛。
  6. 繁露洒乌椑:描绘秋夜的露水,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意境。
  7. 看却龙钟也:感慨时光的流逝,自己的衰老。
  8. 归山是底时:思考何时才能回归自然,获得心灵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苦涩比作消散的香气。
  • 拟人:露水洒落,形象地表现自然的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归隐生活的思考,透过细腻的情感与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夜:象征着思索与孤独。
  • 木落: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化。
  • 饥童:象征生活的艰辛与纯真。
  • 繁露:象征清晨的宁静与生命的滋润。
  • 龙钟:象征着衰老与对时间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贯休的《秋夜吟》主要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诗中提到的“饥童舂赤黍”反映了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 A. 富裕
    • B. 贫困
    • C. 开心
    • D. 恬静
  3. 诗中“龙钟”一词主要指代什么?

    • A. 年轻
    • B. 老年
    • C. 美好
    • D. 愉快

答案:

  1. C. 秋天
  2. B. 贫困
  3. B. 老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秋夜吟》 vs. 《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描绘了秋夜的孤独与思念,但贯休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绘,而杜甫则更强调人际关系和亲情的深厚。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