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梦上人归京》
时间: 2025-01-14 21:55: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梦上人归京
伊余龙钟归海涯,千山万水情自怡。
梦公别我还上国,江边惨执行迟迟。
向我道云中觅伴未得伴,又示我数首新诗尽是诗。
只恐不如此,若如此如此,即须天子知。
萧萧金吹荆门口,槐菊斗黄落叶走。
前程胜事未可涯,但恐圭峰难入手。
莲峰掌记韩拾遗,雁行雍穆世所稀。
二十年前即别离,凭师一话吟朝饥。
白话文翻译:
我老迈的身躯归向海涯,千山万水之间心情自怡然。梦中你与我别离,仍然回到故国,江边的悲凉似乎在不断延续。你告诉我在云中寻找伴侣却没有找到伴侣,又给我示范了几首新诗,都是诗。只怕不是这样,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必然要让天子知道。萧萧的金风在荆门口吹拂,槐树和菊花争相落下黄叶。前途的美好事情难以预料,但恐怕圭峰是难以攀登的。莲峰掌握着韩拾遗的记忆,雁阵在世上稀少而安宁。二十年前我们就分别了,凭借老师的教导我吟咏着朝霞与饥饿。
注释:
- 伊余:指“我”或“我自己”,古汉语中的第一人称代词。
- 龙钟:形容年老,身体虚弱的样子。
- 梦公:指梦中的友人。
- 云中觅伴:在梦中寻找伴侣。
- 圭峰:指高峰,象征着理想与目标。
- 韩拾遗:韩愈的别号,指其诗文影响深远。
- 雁行:指大雁,相对稳定的行列,象征着团结与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贯休,唐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表现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对友人别离后的思念之情,表现出对故国的向往和对未来的迷茫,反映了诗人在社会变迁中的无奈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梦境的描绘,展现了贯休诗人对过往友谊的珍视与深情。开篇以“伊余龙钟归海涯”引入,表现出对时光流逝与老去的感慨。随后,诗人通过梦境的方式,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以及对重聚的渴望。诗中提到的“江边惨执行迟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增添了悲凉的气氛。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在“萧萧金吹荆门口,槐菊斗黄落叶走”中描绘出自然景物的细腻变化,使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孤独。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折射出对生活中艰难处境的无奈。
整首诗在情感上由哀伤转为深思,最后总结为“二十年前即别离”,这句道出了与友人长久的离别之痛,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形的时间流逝感。贯休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的细腻观察,将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邃而感人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伊余龙钟归海涯:我年老体弱,归向遥远的海边。
- 千山万水情自怡:纵使千山万水,心中仍然怡然自乐。
- 梦公别我还上国:梦中与你别离,仍然回到故国。
- 江边惨执行迟迟:江边的悲凉似乎在不断延续。
- 向我道云中觅伴未得伴:告诉我在梦中寻找伴侣,却没有找到。
- 又示我数首新诗尽是诗:又给我展示了几首新诗,都是诗。
- 只恐不如此,若如此如此,即须天子知:只怕不是这样的,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必然要让天子知道。
- 萧萧金吹荆门口,槐菊斗黄落叶走:金风萧萧在荆门口吹拂,槐树和菊花争相落下黄叶。
- 前程胜事未可涯,但恐圭峰难入手:未来的美好事情难以预料,但恐怕理想的高峰难以攀登。
- 莲峰掌记韩拾遗:莲峰掌握着韩拾遗的记忆。
- 雁行雍穆世所稀:雁阵在世上稀少而安宁。
- 二十年前即别离,凭师一话吟朝饥:二十年前我们便已分别,依靠老师的教导我吟咏着朝霞与饥饿。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多次用自然现象比喻人生状态,如“萧萧金吹”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 对仗:如“槐菊斗黄落叶走”展现了音韵的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友人的思念、对故国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边:象征着孤独与思念之情。
- 金风:代表了秋天的来临,也隐喻着人生的变迁。
- 圭峰:象征着理想与追求,暗示着难以实现的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梦公”指的是谁?
- A. 朋友
- B. 自己
- C. 天子
- D. 诗人
- 在江边的情景中,诗人感受到什么?
- A. 快乐
- B. 悲凉
- C. 忧愁
- D. 期待
- “圭峰难入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难以攀登的理想
- B. 轻松的未来
- C. 朋友的离去
- D. 对自然的感慨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贯休的《送梦上人归京》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有对自然的描写,但贯休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王之涣则着重表现壮丽的山川景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贯休诗文集》